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徽章”点亮生活化公益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16:1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有则关于公益献血的新闻引发关注,山西籍献血者吴海飞为了完成“热血星球”的城市徽章收集任务,跨越千里奔赴湖北荆门,经过三次车票改签、七天的辗转奔波之后,终于如愿完成了献血,下一站他将继续留在湖北,用献血打卡的方式延续热血公益之旅。

吴海飞通过“集章式”献血行为,让公益逐渐从过去简单的“偶然善行”,变成了融入日常生活的新型公益观念。 以往公益行为长期存在形式枯燥、年轻人对传统的公益缺乏兴趣等现象;而现在有人将献血和旅行相结合,利用等待献血的时间来感受城市的人文风貌,同时也通过打卡收集这种游戏性设计,提升了公众对公益的参与度。这种方式消除了以往人们对于献血等公益行为的刻板印象,使得公益行为更贴近民生,这也代表着公益行为迎来了生活化和常态化的良好发展趋势。

不难发现,参与方式趣味化是公益方式生活化转型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公益实现了从以前的单向参与转变为“打卡收集”式的趣味化互动参与。献血App上的健康数据可视化、社交媒体上的爱心轨迹记录、 区块链技术下的公益足迹存证……这些创新让每一份善意都变得“可触摸、可积累、可展示” 。数字时代的公益行为,正通过科技赋能注入新的动力,而“热血星球”的徽章收集、城市探索与社交分享,构建出一种趣味化参与的新途径。

当然,公益走向生活化需要平衡好公益行为中的趣味性与严肃性的关系,不要让公益变成纯粹的游戏或者单纯的说教。吴海飞为了佩带徽章每日打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而三次更改火车车次,并在等待献血中停留了七天,说明无论是开展公益活动还是做慈善,本质上都是“外显趣味性,内核严肃性”的思维。公益参与趣味化固然是推动公益向生活化发展不可缺失的一环,但为了过度趣味化而丧失严肃性的内核同样是不可取的。

当下“公益方式生活化”已成趋势,有人跑步捐步数,有人用蚂蚁森林奉献爱心,有人旅行时顺路献血……这些现象背后,是技术赋能与理念升级的共同作用。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参与门槛,媒体用故事化传播增强感染力,而公众则在微公益中养成习惯。当越来越多人像吴海飞一样,把公益视为“值得改签车票去完成的心愿”时,我们的社会便离“人人可公益、时时能公益”的愿景更近一步。

同时,笔者也认为各地应积极探索、创新公益参与的途径,携手共建新型的公益社会。公益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纽带,以科技助力,创新公益参与模式增加公众对公益的兴趣,让公益逐渐融入日常生活,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把这份温情和友爱传递下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饶千然(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