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文旅不追“爆红”,重在持久“长红”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21:3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一款游戏引爆一座城,一位人物化身“打卡地”,一部赛事带火一地旅游……随着“互联网+文旅”风生水起,催生出一个个“网红”目的地。然而,当流量褪去,如何避免“昙花一现”,让这“人间烟火”持续升腾?值得我们冷静思考。

如今,人们习惯于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旅游灵感,线上攻略成为重要的出游指南,曝光度也被视作宣传的快捷途径。“无心插柳”催生出大量“有心栽花”的追随者,从古装变装到沙漠热舞,从“喊麦连麦”到田间尬舞,一时间,“抄作业”式的营销似乎成为文旅行业“求上进”的主要路径。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热搜刷屏”,越来越多的地方希望借助网络热点吸引关注,将热度转化为经济收益,推动地方发展。这样的做法虽令人欣慰,但细究这些“成绩单”,却发现许多城市在爆红期间的经济收益与实际热度往往并不匹配。乱象频出,开店热潮过后紧跟而来的常常是倒闭潮,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尴尬现实,值得我们深刻警醒。

此外,线上流量并不等同于实际的经济增量。即使模仿相似的剧本,一夜爆红的“爽文”也难以轻易复制。首先,瞬间涌入的巨大流量,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一座城市特别是小县城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及接待能力等,都存在固有的“天花板”。一旦超出承载极限,公共服务供给与游客需求之间的矛盾便会暴露,容易引发负面舆情,甚至损害城市形象,让“好感”变“差评”,吸引的客流反而成为“劝退”的原因。其次,过度依赖网红效应,往往难逃大起大落的命运。在互联网时代,热点瞬息万变,热搜榜单不断刷新。从“无名小卒”一夜成名,可能只需几分钟;从万众瞩目到无人问津,也可能只是一瞬间。网红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差异,决定了许多“火爆”景象不过是虚幻的数字泡沫,难以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

品牌传播力是城市空间服务和对外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予以高度重视。倘若过度依赖吸引流量、打造“网红”形象,便走入一条“狭路”。更何况,文旅行业拥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并非浏览网页、刷视频时那样简单,也不是点个赞、留个言就算完成。如今的文旅,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衣、食、住、行、游、购、娱”,而是融入了“文、商、养、学、闲、情、奇”等多重元素,朝着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转变。人们选择旅游的过程,不仅看风景,更关乎历史与当下,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城市营销的底色。仅仅扩大“流量”,吸引八方来客固然重要,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深入挖掘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提升服务水平,形成部门合作的“组合拳”,让游客宾至如归,才能打通流量向增量转化的堵点。

无论是作为游客还是作为从业者,我们或许都是参与围观和体验的一分子。如同《旅行之道》中写到的那样:旅行是因为“想在遥远的地方找到新的自我”,然而,人云亦云的“打卡热”、随波逐流的“种草”行为,终究无法触及旅行的真正意义。唯有走出“流量”、去镜头之外,我们才有可能探寻旅行的真正意义,找到属于自己的旅行价值。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金山(湖北宜昌)

责编:陈頔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