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民生福祉的温度计。湖北近期出台的提振消费“30条”,以系统性政策组合拳直面居民消费的深层痛点,从收入端到保障端,从供给侧到需求侧,构建起“能消费、敢消费、想消费、好消费”的完整闭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消费能力的提升,根植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当前,部分群体存在“想消费却囊中羞涩”的困境,背后是收入增速放缓与生活成本上升的矛盾。“30条”聚焦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三类收入协同发力,既通过产业集群建设培育高薪岗位,又以创业担保贷款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更以盘活农村资产拓宽增收渠道。数据显示,湖北一季度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这种“三维增收”模式为消费扩容奠定了物质基础。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将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让40万以上蓝领工人通过技术提升实现收入跃升,这种“授人以渔”的增收机制更具可持续性。
消除后顾之忧,是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突破口。长期以来,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压力,让不少家庭不得不压缩消费开支。此次政策直指民生痛点,生育津贴直达个人账户缓解育儿焦虑,新增6万个公办学位减轻教育负担,慢性病筛查覆盖3000万人次降低看病成本,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破解养老难题等等。这些举措构成了一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障网,让居民从“预防性储蓄”转向“发展性消费”。特别是带薪休假与小长假连休的制度设计,不仅增加了消费时间窗口,更传递出对劳动者休息权的尊重,这种人文关怀将有效提升消费意愿。
消费环境的优化,是构建良性市场生态的要点工作。现实中,假冒伪劣、价格欺诈、退换货难等问题仍在降低消费信心。“30条”以培育2万家以上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动态发展1万家以上线下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单位为载体,建立从质量监管到纠纷调解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值得肯定的是,政策并未停留于事后惩戒,而是通过消费标准化建设、信用体系完善等措施培育诚信经营和放心消费的文化,这种治理思维可谓更具有前瞻性。
消费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能否形成长效机制。湖北此次施策既有立竿见影的短期刺激,如以旧换新和购新补贴、消费券发放等,更有着眼长远的制度设计,如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改革、服务标准制定。这种长短结合的政策框架,避免了促销的短期效应,确保消费动能得到持续释放。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升级类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印证了政策组合拳的有效性。居民消费必须从政策驱动转向内生增长,才能让经济循环的齿轮运转得更加顺畅。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湖北的实践表明,提振消费不是简单的刺激购买,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民生改善筑牢消费根基,通过创新供给激活市场潜力。这种系统施策、精准发力的治理模式,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全国消费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期待政策落地过程中,能进一步细化配套措施,强化执行监督,让消费这驾马车跑得更稳更快,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廖建鹏(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