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5月10日起实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首日效果显著,广州当天办理跨省市婚姻登记243对,占比38.5%。湖北当天办理婚姻登记42对,占比5.8%,真正实现跨省婚姻登记“零材料”办理,大幅简化流程。
婚姻,作为家庭的最小单元、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让结婚证的领取更加便捷,通过这一张小小的证件,反映了政府从“管控”向“服务”转变的治理模式,回应了群众民生诉求,彰显改革温度。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以技术突破打破制度瓶颈。户口本在结婚登记中曾扮演着重要身份,一方面,户口本上可以直观显示婚姻状态,防止骗婚、重婚行为出现;另一方面,户口本作为身份证明,一直以来的作用就是证明“我是我”。然而,随着二代身份证的普及、人脸识别技术逐渐完善、政务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使得身份核实的准确性与效率性大幅提升,婚姻登记正是依托这一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结婚登记必须回原籍”的制度瓶颈,真正落实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服务理念。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以实际行动彰显改革温度。《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出台本质上是在回应群众需求。大数据显示,当前全国人口流动规模达3.76亿,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流入人口高达3508.46万人。一方面,庞大的群体基数迫切要求政府在婚姻登记这一公共服务项目上做出改变,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全网通办,缩减群众办事的时间、精力、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缓解青年人生存压力。消除婚姻登记的地域限制,有助于推动青年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安家,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各城市之间的文化碰撞,实现人才配置优化。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以优质服务打消群众疑虑。新条例出台后,出现了不少负面声音,在激烈反驳的声音背后隐藏着群众对“未经把关的婚姻”的担忧。但我们需要关注到,新条例中同时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要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教育体系建设,充分明确婚姻登记机关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文明婚俗。各地也积极退出创新举措,帮助新婚夫妇更好地建设家庭,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依托“幸福e能量”小程序将婚育宣传前置介入;湖北仙桃创新性退出“新婚第一课”教育制度,设立常态化婚育课堂;重庆市开展家风主题研学活动,让良好家风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实施,本质上是行政理念的更新和民生视角的提升,它回应了现实、尊重了情感、也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然而,新政落地亦需正视新问题,政府需不断完善婚姻家庭领域的法治建设,推动婚姻登记从“速办”迈向“优办”,切实回应群众需求,夯实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根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薛雅涵(武汉市东西湖区将军路街道)
责编: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