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共创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15:1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持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积极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全面蓬勃发展,广大残疾人生活全面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截至2024年底,2748.9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46.1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

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做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的知心人、贴心人。社会各界要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引导更多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汇聚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劲力量,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我们要从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到精准康复服务,从特殊教育发展到就业创业扶持,逐渐完善的多维度保障和服务体系正托举起8500万残疾人的安稳生活。各地已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民生实事和年度考核内容,全国所有省份均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截至2024年12月,1191.4万残疾人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623.1万残疾人领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年走进大学校门的残疾学生超过3万名。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在街巷里弄中,在创新创业的平台上,在世界舞台上......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已成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31岁的全国自强模范刘大铭,自幼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这种疾病导致他的骨质脆弱,容易骨折。在生命的前十八年里,他经历了九次骨折和十一次大型手术。在高中时期,刘大铭开发了一款互联网软件,积累了创业经验。2015年,他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攻读心理学专业,并于2019年毕业,成为中国首位坐在轮椅上在世界五十强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刘大铭用亲身经历和感悟创作了长篇个人自传《命运之上》。这本书记叙了他在病魔之下,艰苦学习、顽强生活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刘大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去激励更多的人。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耕残疾人事业这一“春天的事业”,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保障,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动员全社会扶残助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团结带领、支持帮助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