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数字技术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21:3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湖北省正以数字技术为笔,重构乡村治理的底层逻辑,将村民掌心的智能手机化作灵动的画笔,绘就乡村治理的崭新画卷。在《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指引下,荆楚大地涌现出诸多创新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场域的探索提供了生动注脚。

数字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重塑乡村治理关系,激活治理主体。在湖北乡村,老农轻触手机屏幕参与环境监督,随手拍照报修便能触发云端协同处置,技术不再是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冰冷工具,而是成为重构权力运行、推动治理变革的催化剂。湖北探索的“积分兑换 + 云端响应”机制成效显著,以年均0.8元/户的微小成本,激活了全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这一机制使环境问题发现效率提升80%,整治周期压缩至72小时。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赋能并非简单的设备堆砌,而是要让技术真正融入乡村生活,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让乡村治理充满活力。

湖北经验还展现了数字化与传统治理智慧融合的独特魅力。在当阳淯溪镇,235场屋场会收集的方言诉求,经数字转译形成治理台账;87个智能监控与村民自发巡检构成“天地双网”,卫星遥感数据与群众手机线索相互印证。这种“科技理性”与“乡土感性”的辩证统一,既延续了“有事好商量”的传统协商基因,又借助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使问题整改率高达97.59%。废弃轮胎被巧妙改造成花坛,与云端监管相得益彰,充分证明最有效的治理创新往往扎根于传统智慧的土壤。传统治理智慧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数字技术则是推动治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二者相互融合,才能让乡村治理既充满人文关怀,又具备高效精准的特质。

更具启示意义的是湖北探索的低成本数字化转型路径。省、市、村三级数据中台打破了信息孤岛,“云监管 + 积分制”以传统模式1/17的成本实现了17倍效益,成功破解了中西部乡村资源匮乏的难题。162次线上接访数据反哺线下治理,屋场会模型跃迁为云端决策模块,这不仅体现了工具的迭代升级,更体现了治理逻辑的转换。这种以数字工具激活内生动力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湖北实践的本质,是在守护乡土文明根脉中推进治理现代化。从武陵山区到江汉平原,村民手机里的报修界面,正书写着数字时代的“山乡巨变”。这里没有对技术的盲目崇拜,而是让老农布满老茧的指尖在云端舞动,让洗衣液瓶改造的花盆与智能监控和谐共存。真正的现代化,既要留住炊烟袅袅的乡愁记忆,也要构建精准高效的治理体系。当“环境管家”在千万部村民手机中常态运行,乡村振兴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政策目标。这种“带着泥土味的数字化转型”,为我们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昊成(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