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干部队伍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而选人用人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定盘星”。5月24日上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在“善用人”上下功夫,坚持“三个一切”原则,树立“三重”鲜明导向。这一论断既点明了县域发展的破题关键,更为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指明了路径。
善用人,首在校准选人用人的“指南针”。导向如同风向标,决定着干部队伍的整体走向。重品行,就是要选拔那些政治坚定、对党忠诚,道德高尚、清正廉洁的干部。古人云“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若干部品行不端,即便能力出众,也难以为民造福,甚至可能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坚守,孔繁森两次援藏“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无私,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的执着,正是高尚品行的生动注脚。重实干,就是要让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脱贫攻坚战场上,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优渥生活,毅然回到家乡,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这些鲜活事例印证着“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朴素真理。重实绩,就是要以群众认可、数据说话的实绩作为衡量干部的硬标准。只有让实绩突出的干部“冒尖”,才能真正实现“以实绩论英雄”,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导向立起来了,还需用公平公正的“度量衡”为选人用人保驾护航。公平公正是选人用人的生命线,只有一碗水端平,才能让干部心服口服,充分释放队伍活力。坚持“一切为了事业”,就要紧扣县域发展需求,精准匹配人才资源。比如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亟须懂经济、善管理的干部挑起大梁;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时,则需要教育、医疗领域的专业干部发挥专长。秉持“一切出于公心”,就要坚决摒弃个人私利和人情干扰,杜绝“任人唯亲”“圈子文化”,真正做到“为事择人、人岗相适”。落实“一切按照程序”,就要把好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关键关口,从制度层面筑牢防线,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问题发生。
有了正确导向和公正原则,更需要科学机制的“孵化器”为干部成长赋能。机制建设是盘活干部队伍的关键一招,只有构建良性循环的制度体系,才能让优秀人才持续涌现。建立竞争机制,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让更多干部拥有展示才华的舞台。部分地区通过“揭榜挂帅”选拔年轻干部参与重点项目攻坚,既为干部成长搭建平台,也为地方发展注入新动能。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干部的工作业绩,更要考量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隐性指标”,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精准画像。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晋升;对扎根艰苦地区、奋战关键岗位的干部,在待遇、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让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善用人”绝非一句空话,而是需要在导向引领、公正把关、机制保障中持续发力。唯有如此,才能锻造出一支“硬邦邦”的干部队伍,让“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交相辉映,让“把泪焦桐成雨”的为民情怀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这既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召唤,唯有以“善用人”为笔,方能绘就湖北县域发展的壮美画卷,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县委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湖北省散文学会会员)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