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发力低空经济 “飞”出湖北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7日16:1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深圳文博会的展台上,复合翼飞行汽车与单人飞行器的亮相,让“天空之旅”从科幻照进现实。在低空经济浪潮席卷而来之际,湖北凭借独特优势与积极作为,正全力打造“天空之旅”新名片,探索“科技+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湖北坐拥“千湖之省”的地理优势,将其转化为低空旅游开发的天然舞台。开通汉南—十堰/武当山、汉南—荆州等低空航线,大幅缩短出行时间的同时,让游客得以在空中饱览漳河水库的浩渺、武当山的磅礴气势,串联起江汉平原的湿地生态与古城文化。都市空中观光线也颇具亮点,南北两岸航线全方位展现江城两江四岸的壮美与人文韵致,打破传统旅游平面化局限,提升旅游沉浸感与独特性。宜昌秭归滑翔伞基地的实践,更为山水景区转型提供了可借鉴样本,为湖北文旅产业附加值提升指明方向 。

深厚的科技积淀是湖北发展低空经济的底气所在。光谷企业普宙科技研发的共享无人机系统,在交通巡查、环保监测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其自动机库技术保障了低空旅游常态化运营。湖北依托“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联合高校院所与企业攻克关键技术。武汉大学研发的“城市级无人机管控平台”,融合5G+AI实现百万级无人机实时调度;襄阳航宇突破国际技术壁垒,降低轻量化旋翼系统成本。与此同时,湖北省出台《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打造包括文旅在内的6个“低空+”新业态示范应用场景,并划设10.82万平方公里G类空域,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空域保障。

在低空经济发展进程中,湖北积极探索平衡“安全+创新”的发展路径。建立“军地民”协同监管机制,推进湖北省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建设,实现飞行数据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推出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补贴政策,培育专业飞行人才,保障低空旅游安全规范发展。湖北电鹰科技、武汉旻太航空等企业积极布局“低空+物流”“低空+农业”等项目,构建从研发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以产促旅、以旅兴产”的良性循环,降低文旅项目运营成本,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凭借“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山水灵秀”的文旅底蕴与“光谷科创”的技术支撑,湖北已在武当山、长江三峡等景区展开低空经济布局。未来,随着低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湖北有望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的“试验田”,借助“科技+文旅”双引擎,实现从“内陆大省”向“开放高地”的华丽跨越,在天空中书写湖北山水的全新传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马玉杰(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