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位行人一边说着“要学习外地旅游城市搞好环境卫生”,一边嗑着瓜子随意扔在地上;有的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文旅产业发展等抱有“看客”心态,指指点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的抱有“过客”心态,对清洁家园、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局外人”心态,正在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隐形障碍,需要我们警惕,严防个体心态扩散蔓延成为群体心态。
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人口流动,不少农民进城了,过去在乡下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现在到城里隔壁左右、楼上楼下较少来往,还有一些来自他乡的新市民,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城市,不由自主地会生出一种“异乡人”的漂泊感。这也是一些市民产生“局外人”心态的重要原因。有的新市民难免会觉得自己是个过客,较少参与城市建设和社区事务,一些老住户仍有惯性思维,认为城市建设是政府的事,对公共事务冷眼旁观,而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忙于工作,对社区治理无暇顾及。当“主人翁”意识缺失,个人会过度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了“共同的责任”。
从“局外人”到“主人翁”,必须打破这一身份界限。我们可喜地看到新的变化正在发生:长港镇峒山村以“乡愁议事会”方式,鼓励村民参与村庄发展规划和建设,把“吐槽”和“诉求”变为发展“金点子”;凤凰街道丰润园小区推行居民自管自治,自筹资金改造生态停车位520个,街坊邻居从“停车位”之争的“怨气怒气”变为“和和气气”;西山街道落驾坪社区运用“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让业主成为“当家人”、社会组织成为“参与者”、企业成为“后援团”;古楼街道推行“信托制”物业服务,增加了业主对物业的信任,全体业主在小区建设、居民议事、基层治理中做回“小区主人”。这些身边的鲜活事例证明,建设家园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来了鄂城就是一家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鄂城人,还是初来乍到的“新鄂城人”,每个人都是这个城市的“主角”,在参与方式上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当然了,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积极搭建老百姓参与平台,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让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同时,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让老百姓看病不折腾、上学不焦虑、健身有场地、停车不抢位、家门口能就业......使每个生活在鄂城的人都能找到“家”的感觉。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躬身入局、亲力亲为,宣讲政策,发动群众,答疑解惑,办好实事,以身作则参与家园建设。当每个街坊都觉得“这条街没我不行,有我更好”时,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格局才会成为现实。
鄂城的未来,决不是少数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全体新老鄂城人的共同奔赴。当每一位鄂城人都以“我爱我家,共建家园”的姿态和行动参与城市建设治理时,有理由相信活力之城、机遇之城、文旅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的美好图景,一定会徐徐展现在大家面前。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鄂城君
责编:吕鉴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