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发表《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一文,不仅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我们要深入把握“深、实、细、准、效”的调研要求,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线调研要做到“脚底沾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唯有扑下身子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第一手材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党史上这些历久弥新、至今仍熠熠生辉的经典名篇,无不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写《寻乌调查》,把寻乌地区的物产产量和价格都弄得一清二楚。在宁德,习近平同志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还去过“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下党乡,成为第一个到过那里的地委书记。我们要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群众之中开展调查研究。
蹲点调研要学会“解剖麻雀”。“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调查研究就是要以小见大,尽精微方可致广大。调查研究要具备从群众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些小细节上了解到群众的基本情况,知晓他们对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是否做到位、是否满意。要做到去伪存真确保调研的真实性,由表及里把握调研的准确性,举一反三实现调研的全面性,从而以小切口破题,往纵深处发力,将民生“小事”办成群众心中的“温暖大事”,真正把为民服务付之于行、见之于效,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
专题调研要实现“药到病除”。调查研究就是发现真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解决问题。青年干部必须学会以问题为导向,紧跟党的正确指示,着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顺着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一路顺下去,哪个环节堵了,就在哪个环节疏通,将所有堵点、淤点、难点一一打通,找准原因、定实措施、筹划计策,方能精准发力,将最直接最现实的基层问题研究透彻。要注重“回头看”,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抓实问题后续的解决落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让调查研究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彭倩倩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