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 筑牢支点建设“强支撑”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7日09:43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6月25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研究加强全省社会治理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领导,更好凝聚服务群众,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保障。

社会治理工作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无论是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解决急难愁盼,还是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和调处机制,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民。只有着力补齐民生发展短板,破解民生发展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关心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实事,打通民生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改革发展成果才能让群众真正可感可及。

基层赋能是提高社会治理软实力的突破口,推动资源、服务下沉,让基层有人力干事、有精力管事、有能力办事。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考察时指出“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要不断推进在基层治理领域的创新举措,如武汉整合23个政务系统搭建“武汉微邻里”平台,实现基础数据“一表通”、民生事项“指尖办”,让基层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中去。

推进共商共建共享,是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回应。要完善社区议事机制,组织社区居民议事会,让群众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如江汉区唐家墩街道西桥社区开展小区治理“月月谈”,通过“531打分法”从居民反馈中筛选重要民生事项,让小区党支部书记、居民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围坐一起,探讨如何共同解决物业收费、加装电梯等难题,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探索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如民权街道打铜社区发挥退休老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成立“平安锣”志愿服务队,一代代党员干部在这里敲响铜锣,守护巷子里的居民。“铜锣一响,有党不慌”成为社区“铜心共治”的生动体现,铜锣不仅连接着群众需求,更连接着民心民意。

提高社会治理软实力,实干是关键。广大干部需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在解难题中打开新局面,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相结合,以底线思维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关键实事。江汉区各社区书记紧紧围绕“开年一件事”,发挥“头雁效应”,聚焦解决民生难题,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关切。新华街道单洞社区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辖区的安全隐患,链接“武汉云”项目部、施工方,为居民补脱落的外墙、修缮漏水的屋顶。民权街道王家巷社区积极推进社区空间的改造,社区居委会、志愿者和施工机构对路面进行微改造,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湖北锚定建成中部地区战略支点的新征程上,要以基层赋能为社会治理强筋健骨,以群众共治凝心聚力,以实干之姿勇担重任,筑牢社会治理“基石”,织密社会治理网络,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一帆(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