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民张华通过司法途径解除房贷合同的案例,不仅是个体权益的胜利,更折射出破解烂尾楼困局的系统化治理方向。面对钱房两空的民生痛点,亟须通过司法定规则、监管堵漏洞、多元聚合力的系统打法,守护好“居者有其屋”的共同愿景。
司法撑腰,构建清晰规则,破解钱房两空困局。认定银行“无论交房与否均需还贷”格式条款无效的判决,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除权精神的时代诠释,以制度性突破彰显了司法的人民属性。司法裁判要避免“合同相对性”的机械适用,应该穿透合同呈现的形式平等,追究风险产生的实际源头。确为开发商原因导致的烂尾等情况,应明确其作为资金实际控制者和违约方承担首要责任。在此案司法文书中出现的“基本生存权优先”等表述,体现了裁判理念的民生导向,这应该也必须成为此类案件司法裁判的价值判断起点。同时,要激发司法执行力量,全力攻坚产权兑现,畅通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强化联动执行,确保胜诉权益不落空、民生底线不失守。
监管筑堤,聚焦技术赋能,打造资金安全防线。绝大部分房地产项目的烂尾,都反映出传统账户监管模式难以抵御资金花式挪用。当监管账户沦为数字游戏,技术赋能成为破局关键。要推动人工审核向智能触发转变,多地试点探索应用的物联网监管技术,利用混凝土浇筑量传感器、主体封顶进度芯片等硬技术,构建起“钱随工程走”的智能防线,根据浇筑量触发资金拨付,在全过程杜绝了挪用,值得深入推广。要强化资金多方共管,坚持划拨数字把关,建立多方密钥共管的预售资金监管系统,落实划款权限分离机制,实时做好数字预警,对资金动向开展全流程监管,及时拦截违规划款,推动资金监管由人为弹性深化为技术刚性。
多元聚力,激发协同效能,守牢住有所居底线。烂尾楼困局的多发,是因为单一主体难以承受系统性风险,破局的重要方向是构建多元共治网络。要用好用活纾困资金,探索政府协调+国企接盘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激发市场活力。畅通业主参与渠道,探索监督+自救路径。在湖北鄂州,通过三方联动机制推动业主代表列席协调会,将购房者的质疑声转化为建设性力量;在湖南株洲,烂尾项目“蓝谷小镇”业主自筹过千万元“共益债”事项续建……事实证明,组织化的业主参与能够成为破局关键,有利于形成“我的家园我守护”的责任闭环。还可以完善失信黑名单和保交房白名单,通过反向约束、正向激励,引导金融等资源优先支持信用优良、落地可行的房企和项目,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有恒产者有恒心。烂尾楼治理是检验“发展为了人民”理念的试金石,关乎民生底线与社会信任。打赢烂尾楼治理保卫战,最终赢得的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旭(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