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基层治理需要更多“蹭饭书记”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14:26 来源: 荆楚网

近日,河南省鹿邑县生铁冢镇范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却因“蹭饭”走红网络。“蹭饭”之举,非但没有触碰红线,反而成为一股清流,赢得了村民真心点赞和网友广泛好评,成为基层治理中一道别样的风景,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深刻启示。

董桂林的“蹭饭”与违规吃喝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的“蹭饭”,是带着真心、真情去与村民交流。每次上门,他会自掏腰包带上牛奶、鸡蛋、面粉等心意,不是空手套白狼式的索取,而是充满温情的互动。一顿朴素的农家饭,成为连接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特别是对空巢老人而言,这顿饭带来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久违的热闹和陪伴。反观违规吃喝,是借饭局搞利益输送、拉帮结派,让公权力沦为私欲的工具,污染政治生态、损害干群关系。董桂林用行动证明,干部与群众的“饭缘”,可以是拉近心距的纽带,而非滋生腐败的温床。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董桂林以“蹭饭”为切口,找到了打开群众心门的钥匙。在饭桌上,他能摸清每家每户的情况,从家常闲聊中捕捉村民的困难与需求,为精准帮扶和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这种看似随意的“蹭饭家访”,实则是最接地气的调研,远比填表格、开大会更能摸清实情。同时,他借助“蹭饭”短视频,推广村里的手工挂面、小磨香油等土特产,将“流量”变“销量”,饭桌直接成了助农增收的“直播间”。既解决了群众的现实难题,又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把“蹭饭”蹭到了点子上,让基层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发展的力度。

在狠刹违规吃喝歪风的当下,“蹭饭书记”的走红,更是一种鲜明对比与正向指引。那些仍沉迷于违规吃喝、搞形式主义的干部,该从董桂林身上照照镜子,同为基层干部,为何董桂林能赢得群众拥护,而自己却在偏离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董桂林的实践说明,基层治理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和“政绩秀”,需要的是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实际行动。这面镜子提醒所有党员干部应摒弃“官架子”,主动走进群众生活,在柴米油盐、人间烟火中知民情、解民忧,让联系服务群众真正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需要千千万万有情怀、有担当、有智慧的“董桂林”来绘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对群众的深情厚谊,融入每一次走访、每一顿家常饭,用实干与担当,让基层治理既有规矩方圆,又充满人间烟火的温暖力量,推动乡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郑汉妮(大冶市委组织部)

责编:吕鉴蕾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