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把握好“人工智能+”行动的“加”与“减”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2日14:5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标志着我国正在开启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才能更好地让人工智能为实体经济、对外开放、政府治理等关键领域带来广阔红利。

做好“加法”,就是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创造无限可能。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以中冶赛迪信息机器的CISDigital AI金睛系统为例,该系统将一体化智能相机与AI智能算法结合,在转炉炼钢环节实现了转炉火焰的实时高清成像和动态细节还原,各种异常情况识别准确率高达99.5%,已成功覆盖钢铁冶金生产全流程的100余个应用场景,不仅改善了劳动环境,还稳定了作业质量。在生物医药领域,晶泰科技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验技术,在微观分子世界进一步深入探索,为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突破。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模式和体验,可以推动实现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制定、智能辅导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培养一批科技型、复合型人才。

做好“减法”,就是要梳理底线思维,化解潜在风险。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广泛普及,大量的个人数据被收集和使用,一旦这些数据遭到泄露或滥用,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例如,一些智能设备可能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存在侵犯用户隐私权的风险。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就业结构的调整,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例如,在制造业中,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们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加快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劳动力向新兴产业和领域集聚和转移。

平衡“加法”与“减法”,才能推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同时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企业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主体,既要强化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遵守伦理道德规范。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和支持人工智能发展,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引导公众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共同获益的良好氛围。

新技术的发展总是充满机遇与挑战。只有在加与减之间找到平衡,以积极的姿态拥抱新形势,才能更好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超级加速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卓耘(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