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讲授专题党课,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锚定了作风建设方向。优良作风,无疑是驱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优良作风是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与“硬指标”。检察权运行关联法治权威和社会公正,优良作风作为其“稳定器”,是司法公信力的核心支撑。检察官在案件办理中秉持严谨细致、公正廉洁的作风,方能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如冤假错案纠正中,检察人员对真相的执着、对法律的坚守,既让蒙冤者昭雪,也重塑了司法公信力。反之,若作风不正,出现人情案、关系案等,不仅损害个案正义,更会动摇检察工作根基,引发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危机。因此,优良作风绝非可有可无,它决定着检察事业的成色与高度,是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那么,优良作风的核心内涵究竟是什么?这一内涵,是驱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力。
“为民务实”是根本立场。检察工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融入行动。“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以认真梳理与及时反馈,让群众诉求得到重视;“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聚焦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全力守护百姓美好生活;“家门口的检察院”品牌建设,拉近检群距离,让检察服务更便捷亲民。这些实践生动诠释,检察工作只有坚持为民初心、务实作为,才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厚植党执政的群众根基,彰显司法为民的温度与担当。
“担当作为”是履职姿态。新时代检察监督内涵不断深化,“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在办理一些新型网络犯罪案件时,面对复杂的电子证据、多变的犯罪手段,检察人员没有退缩,而是主动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精准打击犯罪,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在面对一些历史遗留的复杂案件时,检察人员勇于自我监督,不回避问题,通过反向审视、案件质量评查等方式,查找自身不足,提升办案质效。
“精进专业”是质量保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检察工作的目标,也是挑战。这要求检察人员既要深入钻研法律条文精髓,准确把握法律适用尺度,又要精进证据审查、出庭公诉等实务技能。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时,检察人员通过细致入微的证据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构建起严密的证据链条;在法庭上,凭借出色的辩论技巧和应变能力,有力指控犯罪,维护法律尊严。同时,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检察队伍的鲜明标识,不断适应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要求。锻造优良作风,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系统性、持续性的路径。
思想教育是关键基础。引导检察人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将优良作风内化为价值追求与行动自觉。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学习研讨、警示教育等活动,让检察人员时刻保持警醒,坚守初心使命。
制度约束是刚性保障。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明确检察官权力与责任边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对违规干预司法行为“零容忍”,为公正司法保驾护航;强化案件质量评查与反向审视,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追溯机制,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
文化滋养是深层力量。积极培育崇尚法治、恪守良知、严谨细致、清正廉明的检察文化,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建设文化阵地等方式,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让检察人员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自觉践行优良作风,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只有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毅力,持续涵养优良作风,才能让检察工作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强化监督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检察力量,书写新时代检察事业的辉煌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向常荣(长阳县委政法委“清江剑”网评团队)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