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干群合力筑牢“生命至上”的坚固防线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6日17:0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6月30日晚至7月1日上午,湖北恩施州咸丰县遭遇历史罕见极端暴雨天气,12小时内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忠建河咸丰水位站水位也超越建站以来最高位,咸丰县城区低洼地段积水内涝,部分区域交通、电力、通信中断。灾情面前,咸丰县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实时滚动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全省各级组织单位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紧急避险转移全县3.6万人。

危急时刻,全省上下迅速响应,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赢防汛救灾攻坚战。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迅即动员,派出灾区救援指导工作组,迅速调拨、积极争取省级救灾物资、中央救灾物资各1万件驰援咸丰。在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下,125名消防救援人员奔赴重灾区域,划着橡皮艇、冲锋舟逐门逐户搜索受灾人员,将受困人员逐一有序营救至安全地带。7月1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到省委应急指挥视频调度中心连线应急指挥部与救援现场,在听取各部门情况汇报后,对咸丰县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作出进一步细化部署,强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截至目前,转移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城区道路和境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已全部抢通,农村公路已大部分抢通,电力、通信基本恢复正常。

我国自7月1日起进入全面主汛期,全国多地遭受暴雨侵袭,多省份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洪涝。入汛前,国家水利部对做好防汛备汛工作进行了检查、强化、落实,锚定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同样,在湖北5月1日正式入汛前夕,武汉市水务局联合市流域中心开展了主题防汛抢险设备演练活动,运用特种照明无人机、水上智能救生艇、背负式移动照明储能系统等科技助力,为防汛备汛提供了“硬核”保障。无独有偶,6月24日湖北省防办、省应急厅组织召开了防汛会商会,通过分析研判梅雨期第二轮强降雨汛情,研究部署防范应对工作,并通过省级主流媒体发布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做好防范。防汛备汛工作作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中之重,是对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至上”坚固防线的有力践行。正是因为下好了防汛备汛的“先手棋”,才筑牢了汛期的“安全堤”,为打好安全渡汛“主动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汛情面前,守望相助成为了一股强大合力,干群同心凝聚起了坚无不摧的力量。在咸丰抗汛救灾的现场,出现了许许多多温暖人心的画面:一男子凌晨被困水中,只得抱紧树枝求救,附近居民发现后联合众人通过消防水带成功施救;救援人员弓着背组成人梯,将老人孩子从二楼窗口接力传递,许下“我们就是他们的退路”的动人誓言;降雨停止后,干部群众合力清淤、抢修受损设施,俯身携手重建家园的身影蕴含着互帮互助、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在官方专业救援的同时,总会有“平凡英雄”挺身而出,“千人同心”凝聚成“千人之力”,共同筑牢“生命至上”的坚固防线。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共同抵御灾难、应对考验中凝聚升华的共同价值与文化基因,早已深深植根于民族血脉,化为一种独特的集体品格。

紧急调运的救灾物资,是驰援咸丰的“及时雨”;高效运转的应急体系,是抵御洪魔的“主心骨”;而干群同心、邻里互助的凡人微光,则汇聚成守护生命的“暖心堤”。从上级部署到基层执行,从专业救援到自发互助,咸丰抗洪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接力,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搏斗的战斗,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至上”的坚固防线,这是防汛救灾最坚实的保障,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韩佳璇(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