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作为海洋经济体系中极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海洋文旅经济正以澎湃之势释放发展潜能,成为驱动蓝色经济版图崛起的关键力量。
我国绵延1.8万公里的海岸线宛如一条缀满明珠的绸带,勾勒出丰富多元的海洋生态画卷。北国冰封的银白海岸、南海之滨的热带沙滩、星罗棋布的海岛、静谧深邃的海湾、细腻柔软的沙滩,共同构成层次丰富的滨海旅游矩阵,为游客打造沉浸式度假体验。更值得珍视的是,浩瀚海洋孕育出跨越千年的文明长卷,蓬莱仙山的神话传说、闽南渔村的古朴风情、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传奇,这些文化瑰宝让每一处海洋景观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的当下,科技创新正重塑海洋文旅产业形态。借助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深海秘境突破时空限制,呈现在游客眼前;通过5G与全息投影技术,郑和船队扬帆远航的壮阔场景得以生动再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构建的智慧文旅系统,精准捕捉游客个性化需求,实现“千人千面”的旅游产品智能推荐。科技赋能不仅革新了消费场景,更推动海洋文旅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升级。
品牌建设是海洋文旅产业的破圈密码。山东青岛以“帆船之都”为名片,借国际帆船赛事搭建全球对话平台;辽宁大连凭借“浪漫海滨之城”定位,将滨海风光与城市美学深度融合;福建莆田依托“妈祖影视城”,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这些城市通过差异化品牌塑造,将文化IP转化为发展动能,成功实现从旅游目的地到文旅品牌地标的跨越,让品牌影响力持续转化为产业发展增量。
绿色发展理念为海洋文旅经济划定可持续发展边界。在资源开发中,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建立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估体系,通过科学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创新“生态+文旅”模式,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底遗迹考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培育观鸟护豚、海洋科普等生态旅游新业态。同时,通过智慧监测系统实时监管环境数据,以数字化手段守护碧海蓝天,推动形成人海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海洋文旅经济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当以特色资源为基底,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在守护海洋生态本底的基础上,构建业态丰富、文化鲜明、科技赋能的现代化海洋文旅产业体系,书写人海和谐、产业兴旺的蓝色发展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卢曼(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