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调研推进中碳登建设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按照“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专业运营、协同发展、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高质量推进中碳登建设发展,加快打造全国碳市场中心。湖北作为全国碳资产“核心枢纽”,正以突破性举措激活这一战略支点,让蓝天白云成为可衡量、可交易、可增值的发展资源。
锻造“碳中枢”平台。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是碳资产管理的“中枢神经”,其功能完备性直接决定市场运行效率。“中碳登”不仅是湖北名片,更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当前,需以“中碳登”为支点,加快打造兼具全国辐射力与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功能平台。一方面,完善注册登记、结算清算、数据管理等核心功能,提升系统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扎实推进钢铁、建材、交通等高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科学分配配额、完善监测体系、强化执法监管,为全国碳市场扩围提供可复制的“湖北经验”。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碳价”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风向标”。
打通碳市场“资金脉”。碳市场流动性取决于金融结算效率,湖北必须抢占先机争夺清算机构落户。当前,我国碳市场清算环节仍存在标准化程度低、跨境结算不畅等问题。湖北应主动争取国家支持,联合央行、证监会争取政策突破,使武汉成为碳金融结算“国家级枢纽”,建立覆盖境内外、连接多市场的清算网络。通过引入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技术,实现碳交易资金实时划转与风险可控,降低企业参与成本。同时,探索与国际碳市场清算体系的互联互通,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碳贸易提供“中国方案”,让碳市场真正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绿色磁极”。
织密碳市场“服务网”。碳市场的生命力在于覆盖范围与参与深度。据中国环境报2025年3月报道,截至2024年底,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15亿吨,湖北省碳市场年度和累计交易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成为首个成交额突破百亿元的区域碳市场。湖北需以“中碳登”为圆心,破除“交易孤岛”,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在国内层面,推动建立区域碳市场协同机制,通过技术输出、标准互认、人才交流等方式,助力中西部地区提升碳管理能力;在区域层面,持续深化湖北碳市场试点创新,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产品种类,力争年交易规模突破5亿吨,形成“全国市场看湖北、区域市场学湖北”的示范效应。
激活碳产业“创新链”。碳市场的终极目标是驱动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湖北应依托碳市场数据优势,构建“技术评估—碳资产质押—绿色信贷—碳保险”的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为企业提供风险对冲工具;设立碳达峰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氢能、储能、碳捕集等前沿技术研发;推动“碳账户”与征信体系挂钩,引导社会资本向低碳领域集聚。比如内蒙古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以“风光氢储”为核心,构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满足其80%的能源需求,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化。通过金融“活水”浇灌,让每一克减排量都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动力、产业升级的引擎。
杠杆已就位,撬动正当时。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深水区,湖北肩负着为国家探路的关键使命。唯有以中碳登为锚点、清算机构为引擎、服务网络为血脉、技术创新为筋骨,方能将“蓝天定价权”转化为绿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每一吨碳排放都有价码,每一缕清风都蕴藏商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便是中国经济最生动的现实注解。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锦锋(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江汉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