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大学生网评大赛】东湖评论:“苏超”爆火,踢出一记发展足球运动的“启示球”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14:5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刚刚结束的周末,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第6轮比赛落下帷幕。以南京队对阵苏州队赛事为例,其比赛门票仅10秒就被抢光,现场观赛人数更是突破6万人,刷新了“苏超”单场观赛人数新高。自5月开赛以来,“苏超”观众数字一路攀升,截至目前场均观众人数已达到3.9万人,体量相当全球顶级专业足球联赛“英超”“德甲”水平。“苏超”的爆火出圈,蕴含着巨大的成功密码,正为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提供着诸多启示。

坚持体育惠民、均衡发展,重视足球运动发展的“硬设施”“常普及”。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江苏省拥有11632个十一人制足球场地,平均每万人拥有1.36个,位居全国省级行政单位第6名,2024年一年内更是举办了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63964场。江苏省内各市中,足球场地密度最高的盐城、南通、徐州三个城市,也分别对应了此次“苏超”前五轮积分榜的前三强。由此可见,建设足球场地“硬设施”并真正做到向市民开放,一定程度上就是推动足球运动普及、走入群众日常生活进而提高人民运动热情与水平的有力保障。当徐州队主场从6000人场馆升级至3.5万人奥体中心,当5到20元的票价让学生与上班族都能入场观赛,当足球成为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运动,体育惠民不再是口号,而是成为激活民间足球热情的点火器。

回归足球本身、立足人民,以“草根足球”强化与普通百姓的情感连结。苏超516名球员中仅29人是职业球员,其余337人来自教师、快递员等各行各业,却用“非职业”的身份诠释着更纯粹的热爱。常州队门将吴丰睿高考前白天做功课、晚上拼集训;泰州队球员巴特一记震撼全场的“倒挂金钩”源自日常反复的练习;盐城队还在读高二的门将严子航多次上演出彩的神级扑救……苏超球员的日常轨迹,构成了对“英雄主义”的重新定义,呈现出了不亚于职业赛事的精彩现场。苏州队17岁球员寇程开场1分钟破门;镇江门将沈帅帅扑出十几次射门累到腿抽筋;常州队0:4不敌南京队后,教练雨中一跪的画面让网友泪目,评论区满是“虽败犹荣”的声援……当业余选手站上球场中央成为主角,当比分不再是丈量赛事的唯一标尺,当拼搏本身就足以触动人心,这样的足球运动,正以最本真的姿态唤醒热爱。正如网友所言:“常州队不就是普通人的缩影吗?屡战屡败却始终爬起来再战。”

巧妙结合本土、挖掘特色,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民众身份认同的文旅增量。“楚汉德比”“淮扬菜正统之争”“太湖控制权保卫战”……苏超的热梗狂欢,本质是江苏“散装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各地官媒下场造梗,网友自发创作“十三妹笔画保卫战”,将经济领域的暗自较劲转化为绿茵场的明斗,这种带着自嘲意味的地域互动,意外强化了民众对城市的身份认同。常州借“恐龙妹妹”IP 推出文创玩偶,南京端午赛期带动文旅消费增长14.63%,看似娱乐化的“玩梗”,实则是城市文化 IP 的破圈实验。正如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所说,“苏超的成功在于强化了观众对家乡的身份认同。”当烧烤店夫妻自费赞助赛事,当新能源车企用汽车作为观赛奖品,当“机甲恐龙”表情包成为社交货币,体育赛事已超越竞技范畴,成为连接城市记忆、产业特色与民众情感的纽带。这种“以球为媒”的文化叙事,比任何官方宣传片都更能触达人心。

从南京奥体中心的山呼海啸到常州街头的文创热销,苏超的魅力从来不在奖杯陈列室,而在普通人奔跑的汗水中,在城市文化碰撞的火花里。当江苏用1.16 万个足球场织就“足球摇篮”,用13座城市的“恩怨情仇”书写全民叙事,它实则踢出了一记关于“人民体育”的启示球——唯有让足球回归生活、扎根文化、服务民众,中国足球才能摆脱“塔尖困境”,在草根土壤中重新焕发生机。那颗在苏超赛场上滚动的足球,丈量的不仅是绿茵场的长度,更是从“精英体育”到“民生体育”的认知距离。当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这场赛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足球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竞技表演,而成为滋养城市精神的文化血液。这或许就是苏超留给中国足球最珍贵的答案:最好的足球,永远在人间烟火处。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韩佳璇(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