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通报的典型案例,直指网络空间的“毒瘤”。这场全国性的网络治理风暴,为湖北这样的中部经济大省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和汽车产业重要省份,湖北在这场行动中既是受益者,更是践行者,正以刀刃向内的决心,贡献净化网络生态的“湖北方案”。
网络“黑嘴”的危害在湖北企业身上尤为突出。湖北运鸿集团遭遇多个账号虚构“运鸿原始股骗局”等不实信息,导致公司旗下上市公司股价下跌;“车说道”捏造汽企事故谣言,抹黑企业;“孟栖笔谈”以企业负面信息要挟,牟取利益,这些案例揭示出网络黑嘴已形成“造谣—施压—牟利”的灰色产业链。对湖北而言,这种伤害更具针对性。湖北作为我国汽车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东风汽车等车企可能因一条失实信息陷入舆论漩涡;光谷的高科技企业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也可能因商业秘密泄露而丧失竞争优势。
更严峻的是,网络乱象的危害已超越企业个体。湖北运鸿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不实信息不仅损害品牌声誉,更延缓了海外项目拓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湖北正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若网络空间成为营商环境的“短板”,将直接影响“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战略全局。
面对网络“黑嘴”的挑战,湖北展现出“硬核”担当。自公安部2023年12月5日部署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以来,截至2024年4月全省依法处置1600条网络谣言线索、侦办案件142起,依法处置涉案人员164名,督导网站平台清理4.2万余条网络谣言信息,关停1066个违规账号,对网络乱象整治,湖北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专项行动中,湖北更将网络治理创新与本地发展实际深度融合。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开设“涉‘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举报专区”,集中受理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等相关问题的举报。东湖高新公安分局在光谷试点“警企联动”模式,110接警平台增设24小时警企服务热线,推动八大园区建成园区警务室,开辟企业专属“绿色通道”、服务综窗。
这些举措背后,是湖北优化营商环境的系统性布局。202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营主体的若干措施》的15条措施中,“防止逐利执法”“一证准营”等创新机制,与网络治理形成协同效应。正如丹江口市“绿税助企”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精准服务,湖北正以“数字赋能”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让企业安心创新,放心发展。
湖北的实践,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宝贵经验。在网络治理层面,湖北探索的“政企协同+技术防控”模式,打破了传统监管的“信息孤岛”。例如,开发建设“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平台”和“公信达”APP,组织省、市、县三级实施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记录、公布和应用管理,有效遏制账号“换马甲”重生问题。这种“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治理逻辑,正在省内推广。
从更深层看,湖北的探索揭示了一个重要命题,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政策供给,更是生态重构。当“绿税助企”引导企业走绿色转型之路,当“清朗荆楚”行动为未成年人撑起网络保护伞,湖北正在构建“线上线下同频、法治德治共振”的营商新生态。这种生态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企业权益,更在于培育创新土壤。
网络空间风清气正,营商环境才能生机勃勃。湖北正以“清朗”行动为契机,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发展高地。这场对网络“黑嘴”的宣战,更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承诺。当每一个企业都能在公平竞争的阳光下成长,当每一份创新都能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绽放,湖北“建成支点”的征程必将蹄疾步稳,为中部崛起乃至全国发展贡献更多“湖北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马玉杰(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