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三大精神”为“支点建设”提供源源动力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18:10 来源: 荆楚网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明确要求我们“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对历史精神谱系的传承,更是为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任务注入灵魂。当精神火炬在荆楚大地传递,一场从信念到行动的深刻转化,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中澎湃涌动。

湖北是孕育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英雄之地。这句话点明了“三大精神”与湖北血脉相融的深厚根基。它们跨越时空,却在信仰与人民立场上同频共振,成为“支点建设”最深沉、最持久的内生动力。“三大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三大精神”不是锦上添花的口号,而是中国为什么能,湖北为什么行的精神密码。

大别山精神的内涵是坚守信念、人民情怀。今天的湖北既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完成产业结构的向新而行,也要在革命老区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持久战。这要求各级干部发扬踔厉奋发、久久为功的韧劲,在艰苦创业中重塑制造业优势,在依靠群众中点燃乡村振兴引擎,让老区在现代化大道上“向山而进”“向绿而兴”。

抗洪精神折射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局观,以及科学调度、精准防控的治理智慧。当极端天气成为常态,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安全、城市排涝体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都是横亘在“支点建设”面前的硬骨头。我们要把防灾减灾理念写进城市规划,把部门跨界协同思维刻进流域治理......用“众志成城”的力量守护“荆楚安澜”,在生态与安全双考验中展现“统筹与协同”的格局,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纯粹的底色。

抗疫精神中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为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发展标注了价值方位。当前,东湖科学城作为湖北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和重要支撑,需在公共卫生体系、数字医疗、生命健康等领域兑现“硬核”成果,把“尊重科学”的态度写进技术攻关,把“命运与共”的胸怀融入开放合作,用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以人才“最先变量”激活经济“最大常量”。

支点建设不是单点爆破,而是系统工程。要在“共享”上见功夫,把革命文化、抗洪记忆、防疫故事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和红色旅游增量;要在“协同”上做文章,强化省、市、县三级协调推进,打通决策“断点”、治理“堵点”;更要在“创新”上提速度,把科技成果转成市场产品,把经济、地理、文化、产业上的优势转成治理效能,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向奔赴”。

精神的力量,贵在笃行、难在常行。大别山的忠诚与担当、抗洪的众志成城、抗疫的生命至上,正在新的历史坐标系里汇聚成一道奔腾不息的精神长河。只要我们把这股精神伟力转化为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的具体行动,就一定能把湖北这座“战略支点”撬动得更稳、更高、更远,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贡献更为澎湃的“湖北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鹏

责编:童雅琴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