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视评:夏季溺水五大认知误区需警惕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10:46 来源: 荆楚网 ​

高温天气到来,近日,全国多地发生溺亡事件,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因为缺乏安全意识涉水遇险,实在令人痛心。为什么每年夏天,溺水事故多发频发?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不小心,其实是对溺水有认知误区,心存侥幸,导致悲剧发生。

下面这5种认知误区,一定要警惕。

误区一,会游泳 = 不会溺水。有的朋友认为,我早就学会了游泳,溺水找不上我。太天真了!你知道吗?其实相当一部分溺亡者都会游泳。一个人在游泳时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如体力不支、腿部抽筋、在野外被水草缠住等,如果没有得到外界的及时帮助,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误区二,溺水后会大声呼救。你以为溺水后可以大声呼救,吸引周围人来帮助吗?错!其实,真实的溺水是 “无声挣扎”的状态!溺水时,人的口鼻在慌乱中短暂浮出水面,本能只会全力吸气,此时会有大量的水呛入气管,想呼救也无法发出声音。

误区三,游泳圈 = 救生圈。有的朋友出去游泳随身带游泳圈,以为这样可以万无一失。但事实上,游泳圈不是救生设备!我们平时用的五颜六色的游泳圈,并没有达到救生的标准。救生圈才是救生专业器材,它采用的是实心泡沫材料,生产工序更复杂,在重量、材料、性能上有更严格的质量标准。

误区四,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事实上,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者经验丰富的人,贸然下水救人会比较危险,因为一些溺水者的求生本能会死死拖拽救援者,可能导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发生。

误区五,在泳池中游几趟 = 会游泳。错!真正的会游泳并非仅限于能在泳池中游几趟。中国游泳协会的标准明确,会游泳的标准是能连续游 200 米,并在深水区踩水 30 秒。许多人误以为自己会游泳,实际上并未达到这一标准。

炎炎夏日,请大家对水保持敬畏,让知识成为“救生圈”!让我们充分认知溺水误区,转发给身边的人!

出镜 / 文字:沈素芬

拍摄 / 剪辑:罗子涵

统筹:伍佳佳、王舒娴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