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漫评:高铁进山,让世界听见大别山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0日22:4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7月17日,“弘扬大别山精神 沿着铁路评湖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武汉汉口火车站启动。仪式结束后,30余名创作者乘坐开往大别山的高铁,深入蕲春和黄梅,感受大别山精神傲然风骨,深情告白红色热土,畅谈老区发展生动实践,体验山区人文风景,感悟浪漫非遗传承。

一路行,一路看,满目稻花香。一路写,一路拍,处处惹人醉。老区的路畅通了,风景变美了,经济快速发展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国家铁路账本更丰厚了。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铁路部门持续打造的“熊猫专列”“京和号”“大河之南号”“齐鲁1号”等旅游列车品牌,为旅客提供高品质旅行体验。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再创新纪录。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截至去年底,中国已有九大省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湖北位列其中。

摄影:汪队长

跨越千山万水,穿过北国南疆,中国铁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连接东西南北中,织成遍布全国、连通世界的铁路网,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出行方便、物质快捷、夕发朝至、快乐旅游成为现实,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武汉客运段汉口城际动车组车间D37/8次自1949年11月开行以来,从蒸汽机时代普速旅客,到现在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全组成员几十年风雨同舟,齐心协力,荣获“全路红旗列车”“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先进称号,先后培养出了4名全国人大代表、40多名国家和省部级劳模、火车头奖章获得者6位。

开往稻田的列车。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谢思好绘图

火车不仅仅是出行工具,它是历史的见证,记载中国铁路的艰辛、建设者的风貌、从小从弱到大到强的奋进历程。它是文明的使者,承载铁路人顽强奋斗的坚定信念、勇攀高峰的使命担当、尊重科学的务实精神、热情服务的生动诠释、崭新篇章的豪迈气概。四通八达的高铁,串起神州大地的繁华与希望,声声激动人心的笛鸣,都是伟大时代的雄壮回响。

高铁开进大别山,感触湖北发展脉动。湖北自古为“九省通衢”,进入高铁时代,武汉坐拥京广、沿江等多条高铁交汇的黄金十字路口,也被称作“祖国立交桥”。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黄冈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是鄂东门户。“依托都市圈、辐射大别山”,让“山货出山、消费进山”,黄冈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着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黄梅东山问梅村。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郭雪薷绘图

千年医圣,蕲艾奇香,黄梅戏韵,古今传承。黄冈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贯通七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 、沪汉蓉快速铁路、武麻铁路、新港江北铁路、武汉城际铁路、黄黄高铁),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外籍博主打卡蕲春。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卢康灵绘图

饱含深情,高铁开进革命老区。纵横交错的铁路布局,让黄冈的优质产品出山出名,广开销路。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武穴、麻城、黄州等县市区,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朝气,每一片山水都展现活力。火车开进革命老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黄冈已形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农业优质粮油基地,蚕茧、板栗、茯苓、花生、油菜、淡水珍珠等农产品产量居湖北之冠。蕲春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蕲春境内就有700余种。蕲艾、蕲蛇、蕲龟、蕲竹,被誉为蕲春四宝。2016年,蕲春被中国中医药协会授予“中国艾都”称号。“针灸(蕲春艾灸疗法)”“李时珍传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冈现在每天有百余趟高铁把蕲艾、油茶、黄梅戏送出山门,也把游客请进山里。2024年,黄冈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GDP一举跨越3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6.2%。

摄影:王丽

盛夏七月,大地炙热。高铁进山,“弘扬大别山精神 沿着铁路评湖北”,让世界听见大别山的声音。聆听山里的澎湃往事、动人传说,讲好非遗传承的现代故事、文旅融合。在高铁的轻柔声中,饱览山河秀丽,助力乡村振兴,展现湖北之美,书写荆楚大地崭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罗星航(荆州沙市)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