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这些年,中国城市建设的“高度”有目共睹,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挤进全球城市排名前列,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合肥科学岛等成为国家级创新高地,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广州的标志性高层建筑广州塔不仅是工程技术的体现,更是广州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带动地区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所有“高度”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便捷,更安全。作为人类聚集地和文明的象征,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也在于它能否让人们感到尊重与温暖。
一座城市要有温度,有温情,必须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提高城市的宜居性不仅要住有所居,还有生态宜居。需要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城市建设有温度还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无障碍设施和便民设施的普及,教育与医疗水平的均衡化,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比如,上海为了满足来沪新市民、城市建设者及城市运行一线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专门将上海中航公寓出租,解决住房难题的问题。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温度所在。市井的烟火气、非遗的传承、古建筑中的生活痕迹无一不体现着生活中的温度,让老百姓找到生活的幸福感。
其实,城市建设的高度与温度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新疆和墨洛产业园立足当地资源,积极探索“草方格+防护林+经济林+油莎豆”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推动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现了城市高度;这种模式,还改善了生态环境,让环境更加宜居,体现了城市温度。高度的提升可以为温度的提升创造条件,温度提升后可以凝聚居民的力量,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为城市的高度建设提供更多的力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城市建设的高度往往体现外在力量,而温度则表现为内在涵养。两者一起和谐共生,就能更好推动城市向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心语(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 玉阳街道办事处)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