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7月21日在京召开,8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40名个人和10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在这场汇聚正义与勇气的盛会中,湖北襄阳的陈明真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格外引人注目。2022年4月16日,面对暴行,他无畏无惧,即便三处肋骨骨折,也未曾退缩半步,以血肉之躯对抗危险,成为现实版的“孤勇者”。他的英勇,不仅是个人壮举,更是人性光辉的闪耀,是正义与善良在关键时刻的爆发,为荆楚大地乃至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
陈明真的英勇事迹并非孤立存在。湖北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湖北共有116人受国家级表彰,1256人受省级表彰,多人获评“中国好人”“湖北好人”“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23人荣登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从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到宁静乡村的田间地头,英雄们的故事如繁星般洒落在湖北大地,形成了独特的见义勇为“群星现象”。这些英雄中,有挺身制止犯罪的市民、有护生安全的教师、有下水救人的农民……他们职业不同、身份各异,却都以正义之心践行见义勇为,让英雄精神如繁星般照亮荆楚大地。
这种“群星现象”的背后,是深厚文化底蕴与社会支持的双重滋养。荆楚大地自古崇尚正义勇敢,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担当、辛亥首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早已将“勇”的精神融入湖北人的血脉。如今,见义勇为已从个体自发升华为群体共识,人们不再将其视为遥不可及的英雄壮举,而是视为面对危险邪恶时应有的责任担当。这种价值共识的形成,为见义勇为精神的传承发扬筑牢了文化根基,让英雄精神在荆楚大地生生不息。
近年来,湖北见义勇为工作成效斐然,以制度之力为英雄撑起“保护伞”。《湖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等法规,从权益保障、奖励激励到保护救助构建起全方位体系:物质奖励与医疗、就业、教育等优惠并举,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及时救治,专项基金提供经济支撑。这些举措不仅让英雄流汗不流泪,感受到社会尊重与温暖,更以制度化保障激发了社会向善力量,让见义勇为从个体行为升华为群体自觉,推动崇德尚善成为荆楚大地新风尚。
媒体在弘扬湖北见义勇为精神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各级媒体通过专题报道、人物访谈、公益广告及电视专栏等多元形式,深度挖掘英雄故事,展现凡人义举的温暖力量;报纸以大量生动报道定格英勇瞬间,社交媒体则通过话题互动引发全民共鸣,形成点赞转发的舆论热潮。这种全媒体传播矩阵,不仅让见义勇为者的精神广为人知,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义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凝聚起崇德向善、见义勇为的价值共识,为弘扬正气注入了持久动力。
见义勇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交融,以行动践行友善正义,彰显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它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减压阀”,通过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更是湖北发展的“助推器”,以向善向上的社会环境吸引人才投资,激发经济活力。这种精神激励着干部群众担当作为,将个人奉献融入区域发展,为湖北建设支点注入强劲精神动力,绘就了社会进步与文明提升的同心圆。
在物质丰裕的当下,精神追求更显珍贵。见义勇为精神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支柱,我们当以英雄模范为镜,汲取勇气与担当,将正义之举融入日常生活中。路遇危难挺身相助,面对不公敢于发声。政府与社会需双轮驱动,既通过表彰大会、主题教育弘扬正气,让精神落地生根;又完善政策保障,解除英雄后顾之忧。唯有如此,方能构筑起人人向善、敢为的道德生态,让见义勇为从个体闪光升华为社会风尚。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荆楚大地的“群星”必将持续闪耀,以制度保障激发善的勇气,以文化传承厚植善的土壤,以群体行动汇聚善的力量。让见义勇为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湖北动能”,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正义传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县委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湖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联第五届作协理事)
责编: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