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芯”火燎原,锻造支点建设硬核引擎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20:5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今年上半年,湖北高技术制造业以14.4%的增速强势崛起,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27.5%。在这股澎湃动能中,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光芒耀眼,而支撑其发展的“硬核心脏”——芯片产业,正以燎原之势成为湖北战略支点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芯”火燎原之势,直接催动湖北传统产业筋骨强健、枝繁叶茂。芯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工业粮食”,以其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为湖北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注入了最硬核的支撑。在武汉光谷,长江存储的3D NAND芯片为华中地区数据中心提供了强大的算力基础,赋能传统制造业实现“看得清、辨得明”的智慧蜕变。湖北芯擎科技自主研发的“星辰一号”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芯片,在各项关键指标上已实现对国际“顶流”的超越,标志着湖北在智能驾驶核心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颗颗“湖北芯”嵌入传统支柱性产业,正是支点建设从“钢筋铁骨”迈向“智能内核”的深刻转型成果,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生机。

“芯”火燎原之势,更在加速向未来产业的深空地带延伸。在这一关乎竞争力的长远布局中,“湖北芯”展现出了独特的前瞻视野与攻坚实力。黑芝麻智能全力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其研发的华山A2000和武当C1236芯片为机器人打造更智慧的“大脑”和“小脑”。量子芯片则致力于开辟信息安全新赛道,量子SIM卡、量子密话等创新应用琳琅满目,守护用户通信安全。从汽车电子到人形机器人,从量子通信到空天信息,“湖北芯”编织的已不仅是一条线性的产业链,而是一个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支撑未来发展的多维立体创新网络,彰显芯片产业赋能未来技术发展的无限可能。

“芯”火燎原之势,其背后是创新生态的沃土深耕与精密灌溉。从“龍鹰一号”车规级芯片的量产突围,到“DF30”高端GPU的日夜攻坚;从长飞光纤拉出承载光信号的“隐形高速公路”,到梦芯科技为北斗系统嵌入“湖北精度”。每一颗闪耀的“湖北芯”,都离不开政策阳光、金融活水与人才雨露的交融滋养。湖北以“链长制”精准浇灌芯片产业,吸引70余家芯片企业在光谷集聚,构筑起芯片“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的完整生态圈;华科、武大等高校则成为“芯苗”摇篮,与烽火通信、新思科技等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让芯片研究走出象牙塔,在产线轰鸣中淬炼成实打实的竞争力。正是这种“政产学研金”的精密耦合,让创新之“芯”在荆楚大地强劲搏动。

芯片强则工业强,芯片兴则支点固。从“龍鹰一号”量产到“DF30”攻坚,从车载红外芯片到量子安全应用,一颗颗“湖北芯”正在筑牢科技强省的坚实基座。这片曾以九省通衢彰显区位优势的土地,如今正以“芯路枢纽”重塑战略价值。在自主创新的芯片赛道上,湖北必将以硬核引擎托举中部崛起的壮阔未来,书写支点建设的崭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一铭(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