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要扮靓“面子”更要做实“里子”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20:5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城市工作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这无疑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城市能级跃升指明思路,更再次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

城市形象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资源性要素。无论是展现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亦是打造地方特色的地标建筑,还是搭建宜居宜业的居民小区等等,不仅能增强人民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还能集聚更多的人才、投资和旅游资源。例如,口袋公园建设能实现家门口“公园二十分钟效应”,在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周围楼盘关注度。但若想真正评判“城市工作做得好”“城市发展潜能大”,不能仅靠扮靓城市“面子”,更要做实城市“里子”,一方面要将“新质生产力”“双循环枢纽”融入城市更新,使地方发展与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形成联动,让现代化人民城市可持续发展更有底气;另一方面,坚持“文化+”“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等,加快城市更新从“建房子”到“造生活”的转变,力争做到人民城市人民说了算。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提升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发展韧性。传统产业空间存在生产效能低、利用率不高、功能单一等情况,通过引入新质生产力,可为城市建设注入“发展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经济增长可扩大新兴产业容纳空间,提供更多“培育土壤”。例如,中碳登大厦被打造成“双碳”产业链聚集楼宇,截至目前,已吸引80余家“双碳”企业入驻,汇聚400多家涉碳企业落户环沙湖经济带,吸引资金、技术和绿色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要素向长江中游城市群聚集,为加快武汉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厚植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温度情怀。当下,随着城更模式转变和居民需求升级,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与党建同步推进,要牢牢践行群众路线,建强基础组织力量,才能使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蓬勃城市生命力。例如,武昌区民主路社区将居民、社区党员、片区商户等元素引导到社区微治理之中,组建“荆南老街坊”睦邻志愿服务队,通过积分兑换、嘉奖表彰等方式激发群众自治积极性,高效解决一批环境治理、老旧基础设施改造、共享空间打造等民生实事;东龙社区发挥共建单位以及下沉党员力量,通过五社联动模式,将架空层、废旧场所等“城市小角落”改造成科教体验馆、健身场所、党员教育中心等“民生大舞台”。党的建设强,则治理脉络通,城市活力兴。

以文化为养料,涵养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精神根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依托湘江的一首《故湘,云》唱完了游子半世浮沉,却道不尽绵绵思乡之情;游神、英歌舞、迎老爷等潮汕传统文化爆火出圈,为非遗年增添闽南味道;苏州园林名誉大江南北,游客络绎不绝……城市是集情感、记忆于一体的结合,其文化魅力,从不藏在博物馆的文物和建筑楼宇的钢筋里,而是藏在城市的“一呼一吸”之中、“皮肤纹理”之下。它是青砖黛瓦旁温润苔藓,带着雨后泥土的芬芳;是雕花窗棂上斑驳红漆,见证时光岁月的流转;是市井长巷里熙熙攘攘,刺激酸甜苦辣的味蕾。唯有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中,加大历史遗存保护力度和注重自然景观维护,才能延续城市文脉,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岁寒,知松柏也。当下,城市建设已基本满足客观居住条件,现已步入返璞归真、以人为本的阶段,希望从“内”寻求“发展”途径。面对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到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地坚持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和城市内涵式发展,决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决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决不能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唯有以新质生产力破解产城融合难题,以党的建设建强基层治理组织凝聚力,以文化滋养城市底蕴,才能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志斌(华中金融城管委会)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