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江汉民所住,城建情所依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3日23:1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核心,总结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了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江汉区作为武汉中心城区,始终以中央精神为指引,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出城市发展新路径,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江汉实践样本。

七年蝶变,从功能重构到品质跃升。回望江汉区2018至2024年的城市蜕变,一场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变革悄然展开。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从2022年7500个新增泊位到2024年6161个充电桩,从243个老旧小区引入专业物业到43个老旧小区提档升级,每个数字都跳动着为民服务的温度。城市更新与有机改造深化推进,318万平方米棚户区蝶变为宜居空间,智慧电梯、二次供水等民生工程遍地开花,循礼社区“微改造”更摘得全市最佳方案奖,让老城区焕发新生机。智能治理与科技创新应用拓展,开发城区功能品质提升综合管理系统,建成全国首条中心城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探索启动物业城市试点,以科技赋能城市管理。文化生态与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区图书馆、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西北湖公共空间改造荣膺国际规划大奖,汉口火车站北广场与戏码头文化街的华丽转身,印证着“留改拆”并举的更新智慧。

未来已来,江汉正逐步构筑“产城人文”融合新生态。“产”字打头阵,活力满当当。中国电子·数字产业总部示范区赋能城市建设运营,民众乐园蝶变焕新延续汉口记忆,勤劳社区内嵌就业创业服务站圆梦家门口就业。靠改革和服务,企业与商户都愿意在江汉扎根、发芽、结果子。“城”字夯基础,住行都熨帖。“蜘蛛网”电线入地、老水管更新、电梯加装等基础改造持续推进,燃气管网改造提升安全系数,城中村改造筑就“安心窝”。“人”字记心头,宜居注活力。在“居民议事厅”泡着茶就能聊出解决方案,双职工家庭可以把娃送到社区暑期托管班,智慧养老嵌入“15 分钟生活圈”,社区“健康服务集市”开在居民“家门口”。老百姓都感觉在江汉“有依靠、有归属、有奔头”。“文”字续根脉,旧韵新潮融。通过老里份保护性改造、非遗汉秀与老字号沉浸式体验、织补巷和修理铺微空间更新,在防潮老砖墙、竹躺椅、烧烤摊与咖啡馆碰撞中延续汉口记忆,让老城“面子”摩登、“里子”鲜活。

“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江汉区是老汉口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具有500年悠久的商贸历史。今日的江汉敢闯敢试、奋发作为,持续领跑新赛道、展现新图景,正在努力为建设富裕活力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卓越城区不懈奋斗。早中今年年初,江汉区城市更新多项民生建设大项目同步开工,引发了一波市民关注。一直以来。江汉区致力于城市更新事业,通过城市体检、实地走访调研,积极探索小规模、渐进式且可持续的城市更新路径。在提升城区韧性的同时,积极推动历史风貌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激发“老汉口”地区的新生活力。随着这些工程的不断推进,江汉区正逐步展现出更加活力充沛、品质卓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区风貌。从构建15分钟生活圈到打造产、城、人融合的示范区,从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到构建生态智慧空间,江汉区以切实可见的建设成果,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民心是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客观反映。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得到民心认可,就要站在人民一边,为人民造福。城市更新关乎城区居民的福祉,江汉区干群一条心,为打造魅力江汉勠力同心。烟火江汉,人情味足,也是全国游客最喜欢打卡的地方,期待更多的城市合伙人来到江汉,畅游江汉,投资江汉,共同为江汉的灿烂未来增添更多光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柳钰凡(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