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指出:“地方和基层在工作中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力戒华而不实、弄虚作假”。地方和基层是减负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环,事关减负工作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变味”“走样”的减负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负担。
通报中指出的“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建设文旅项目,造成闲置资源浪费”“考核隐形变异、指标繁杂,加重基层负担”“违规开展创建示范等活动,并收取费用”等问题,反映出形式主义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从三个方面抓好减负工作的落实。
摸透病理、对症下药。2024年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了遵循。基层只有对照《规定》,对身边的形式主义问题始终保持警惕,认清形式主义的本质和表现形式,才能发现问题。基层的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深入基层,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真正认识到哪些工作是服务群众的,哪些工作是形式主义的,从而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刀刃向内、自剜腐肉。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基层党员干部要扪心自问、深刻反思,形式主义在自己身上有没有、重不重,要及时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导向,深入查摆整改问题;基层党组织要扎紧织密制度笼子,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减负有规可依;要制定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措施,出实招硬招,明确“红线”“禁区”,为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减负工作明确方向。
加强监督、动真碰硬。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尖锐批判:“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形式主义害死人”。然而一路走来,这股歪风邪气不断迭代变形。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对各类形式主义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问题滋生蔓延;要改进监督导向,更加注重工作实绩,减少对痕迹材料的过度依赖,全面客观了解基层干部工作情况,以基层减负成效推动作风建设长效长治。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是群众的呼声,也是基层干部的期盼。只有真正落实好基层减负工作,为广大基层干部卸下“包袱”,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推动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开展工作中,实实在在干事创业,切切实实担当作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沐(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粮道街)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