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铁路为媒,让生活“枝滋有味”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09:1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风笛穿云,铁轨延伸。当高铁如银梭般穿行于江汉平原的沃野,窗外掠过的不只是如画的田园,更是一幅流动的“湖北滋味”长卷。长江之滨的枝江,依托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借“轨”腾飞,将深藏于田畴阡陌间的生态至味,淬炼成城市发展的闪亮名片,邀请八方来客,共品这一口“枝滋有味”,共赴“枝滋有味”美好生活。

在湖北“九省通衢”的恢宏铁路网上,每一根延伸的钢轨都承载着发展的脉动。京广动脉纵贯南北,沪汉蓉高铁横跨东西,焦柳铁路穿山越岭,造就了武汉的超“米”字型、襄阳和宜昌的“多向放射型”,还有其他市州的“十字型”高铁枢纽网和高铁枢纽,让城市群之间的时间距离急剧缩短。尤其是2024年“市市通高铁”目标的顺利实现,密集的铁路网如同强劲的血管,为荆楚大地输送着发展的养分,助力湖北支点建设。

地处长江中游北岸的枝江,恰是这庞大网络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万里长江贯东而去,焦柳铁路穿市南下,汉宜高铁则如一条银龙,每日数十趟动车组在枝江北站呼啸停靠,将其紧密嵌入武汉、宜昌“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高铁生活圈。这纵横交错的交通脉络,不仅压缩了时空,更重塑了枝江的区位价值。它,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县域名,而是湖北省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更是湖北铁路网上一个活力迸发的“滋味枢纽”,为“枝滋有味”新生活的开创打下了基础。

“枝滋有味”,承载着“枝江滋味,滋养生活”的质朴追求,既是枝江大地物华天宝的凝练,更是对“枝滋有味”生活的向往。晶莹软糯的玛瑙米,鲜嫩如绸的枝江鱼糕,脆甜多汁的百里洲砂梨,还有董市甜瓜、安福寺黄桃、洲上客酱板鸭等等文旅新宠,都是农人匠心与自然馈赠的结晶。密集的铁路客货网络,如同为“枝滋有味”插上了翅膀,突破地域限制,不断涌入各大城市的区域性批发集散中心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的物流枢纽,让“早上枝江田,晚上北上广”成为现实,让在享受味蕾盛宴的同时,生活更加有滋味。

其实,在大部分枝江人眼里,1970年就通车的安福寺镇紫荆岭火车站是枝江的一个骄傲,承载着他们美好的回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更,紫荆岭火车站一步步由辉煌走向衰老。2012年,汉宜铁路通车,枝江北站正式投入使用。枝江北站虽只是汉宜高铁沿线的一个县级站,但它不仅是老一辈枝江人美好回忆的延续,也解决了枝江人民面临已久的远行难题,更是全市人民对更加“枝滋有味”生活的新期待。

如今,枝江北站途径列车百余趟,日发送旅客万余次。从枝江上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各大城市,既方便公务出差、商务交流,又可饱览沿途景色,欣赏人文风俗,感受到四通八达交通网的便利,惊叹祖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尤其是被戏称为“火车的士”的汉宜动车,基本每半小时开一趟,最短仅5分钟的发车间隔,完美实现了“公交化”运行。方便游客们兴起即来,在枝江的农家小院品尝现做的鱼糕,在飘香的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离开时不忘带上满载“枝滋有味”的特产。也让枝江人民乘动车,游荆州古城、吃潜江小龙虾成为时尚,去武广、汉正街等商业圈购物成为新选择,到风景秀美的宜昌、恩施等地闲庭漫步成为新乐趣。可以说,高铁已悄然改变了枝江百姓的生活版图与精神领域,将“双城记”变为日常通勤的便利,将“千里江陵一日还”变为寻常体验,将普通寻常小日子过得愈发“枝滋有味”。

循着钢铁动脉品读枝江,每一声汽笛长鸣,都是奋进的号角;每一趟列车飞驰,都承载着热切的憧憬。车轮滚滚间,共享“枝滋有味”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在实现。下一站,枝江。下一站,“枝滋有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晓文(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枝江市马家店街道)

图源:枝江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