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到建成全球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再到打造全球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这些“世界第一”的背后,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中国在民生福祉、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范式,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发展的逻辑,其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发展绝不是GDP数字的简单增长,更体现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普惠性投入上。数据显示,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高达97%,跨省医保结算惠及4亿人次,托位数较“十三五”末增长了125%。这些数据精准映射出政府对民生的高度重视,为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社会基础。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过去十年,中国已成为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是拥有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质变。科技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更开辟了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赛道,为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生态“含绿量”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含金量”。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地超越煤电,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绿色成就的背后,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生态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充分证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生态基础之上。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节点,展望“十五五”的新征程,中国需在现有成就基础上进一步锻造“生存力、竞争力、持续力”。首先,确保惠民政策可及,积蓄发展的生存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的政策目标旨在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因此,惠民举措应更加注重均衡性与普惠性。我们要着力推动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广泛下沉至社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度融合,构建精细化、多层次的“一老一小”保障体系,确保发展红利惠及每一个群体。
其次,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激活发展的竞争力。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精尖人才。以产品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完善技术转化机制,实现高校科研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项目制学习、创业孵化,驱动产业技术升级与创新。
最后,推进治理体系升级,提升发展的持续力。生态治理需向智能化迈进,例如利用大数据监测污染,以“双碳”目标倒逼产业升级;国家治理则应以“精准化”和“法治化”为目标,广泛听取民意、善于问政、有效施政,以法治保障公平正义,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持久的发展动力。
“从发展中谋发展”,是将既有成就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突破。以民生保障筑牢根基,以科技创新驱动引擎,以治理升级护航长远,方能在百年变局中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磊(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编:曾达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