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是第五个“世界预防溺水日”。当前正值“三伏”,气温持续攀升,溺水事故也进入了易发期。据统计,溺水仍是全球范围内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对好奇心强、风险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构成了巨大威胁。日前,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制作了未成年人版防溺水手册。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容不得半点麻痹与松懈,必须以最高敬畏、最实行动,严防溺水之患,守护万千家庭安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防溺水工作被置于突出位置,制度篱笆越扎越紧。公安机关作为防溺水工作的重要力量,持续升级“科技巡防、精准预警、靶向宣教”的立体防控体系,全天候、智能化盯防危险水域、重点时段与易感人群。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刚性措施与长效机制,例如织密电子围栏、高频次开展无人机巡查、点对点发送家长预警信息…每一次加固护栏、每一次及时预警,都是对生命最庄严的承诺。
每一起溺水事故都伴随着生命的消逝和惨痛的教训。而最有效的防范,就是让安全意识成为本能。传统的警示牌、巡逻喊话固然重要,但在信息爆炸的当下,要让防溺水知识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就需要更富时代感、更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为此,创新的宣教实践正遍地开花。校园里,沉浸式情景模拟课让危险可感可知;网络上,创意短视频、互动H5让知识触手可及;在社区,亲水安全体验营吸引着亲子共同参与;乡野间,大喇叭用乡音传递着最朴实的忠告。当防溺水知识从枯燥的条文,化作朗朗上口的歌谣、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身临其境的体验时,安全意识的种子才能真正在心底生根发芽,形成抵御风险的自觉屏障。
水域的广袤性、风险的复杂性决定了,守护生命之水绝非任何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谱写的协奏曲。教育部门需将游泳技能和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提升青少年自护能力;村(社区)要依托网格力量,发动党员、志愿者、水域附近居民担任“安全哨兵”,织密基层防护网;家庭作为第一责任港湾,监护的视线片刻不能离开水面;水域管理单位则须扛起主体责任,配齐救生设施,强化巡查管护。其中,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偏远地区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守护尤需精准到位。唯有责任环环相扣,力量层层叠加,方能铸就坚不可摧的防溺水共同体。
安全无小事,生命重如山。防溺水工作绝非季节性的“一阵风”,而是贯穿全年的持久战,是守护千家万户幸福的底线工程。阶段性成效不能成为松懈的借口,暂时的平静更需警惕暗流涌动。全社会都应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常抓不懈,持续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以科技赋能提升预警救援能力,与时俱进创新宣教方式,压实压紧各方责任链条。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水能载生,亦能覆命。珍爱生命,严防溺水,是人人应尽之责,更是全社会共担之任。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常筑意识之堤,常固防控之坝,坚持齐抓共管、多方聚力,方能筑牢生命防线,打赢这场防溺水攻坚战,共护一泓碧水安澜,同筑万家平安家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