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文润黄陂,产业焕新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9日14:40 来源: 荆楚网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与根基,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要求湖北“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这一重要指示,不仅为湖北未来的发展精准锚定了方向,更是为整个中部地区如何借助深厚文化底蕴实现崛起,提供了高屋建瓴的重要遵循。

当前,湖北正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武汉黄陂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近年来,牢牢把握生态资源这一核心优势,将其巧妙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历经不懈努力,成功打造出国家5A级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区域内23个景区携手共创 “木兰游”品牌,4A级以上景区数量在全国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同时,黄陂区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产业,如今已集聚精品民宿2000 余家,构建起“木兰游、木兰冰雪、木兰宿、木兰购”等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真正实现了“文旅 + 百业、四季皆可游”。2024年全年,黄陂全区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0亿元,文旅产业已然成为驱动黄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今年7月,黄陂再次聚焦文化力量,以文化铸魂、以创意为脉,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精准发力,成功签约9个文旅项目,涵盖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每一个都精心雕琢,致力于让历史传承与现代生活同频共振、共生共荣。木兰湖渡口的文化驿站,宛如一颗镶嵌在山水间的文化明珠,为往来游客提供一处休憩身心、品味历史文化的诗意空间;雨霖文博小镇的微博物馆群落,则如同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文化世界的窗户,将文化遗产以新颖且亲民的方式呈现给大众。黄陂这种“见微知著”的创新实践,为荆楚大地唤醒丰厚文化矿藏提供了经验借鉴,也证明,只要巧妙挖掘、合理利用,古老的文化资源与现代生活深度结合后,可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旅产业,不仅是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载体,更是科技应用与创新的前沿阵地。黄陂此次签约项目中的低空经济科普基地培训项目,便精准瞄准了这一前沿趋势。该项目整合观光、培训、研学竞技等多元功能,以“低空+文旅”的全新赛道,为木兰文化注入鲜活的现代科技元素。想象一下,在木兰文化的古朴厚重氛围中,无人机基地所展现出的现代科技魅力与之相互交融,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传统的山水风光、领略悠久的木兰文化,还能亲身感受前沿科技带来的新奇体验。这种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将对区域文化魅力进行深度重塑,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爱好的游客纷至沓来,极大地拓展黄陂文旅产业的发展边界。

黄陂的成功并非偶然,更非个例。湖北诸多历史文化名川名城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发展潜力。放眼荆楚大地,从“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清江画廊,到续写“高山流水遇知音”佳话的汉阳,再到“地于山而得名,山于人而得灵”的襄阳古隆中,它们都可以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当这些地方都能以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中部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必将日益增强,如同奔涌的长江,浩浩荡荡,辐射全国。

对于中部地区而言,文化不仅是软实力,更是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硬支撑。通过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与创新发展,能够吸引更多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同时,文化的繁荣也有助于提升中部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区域认同感和凝聚力,为中部崛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湖北以文化为笔,在中部崛起的蓝图上持续书写新篇,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重要指示的生动践行,更向全国展现了文化作为“战略支点”的厚重分量。未来,随着更多“文化+ 模式的落地生根,中部地区必将以文化自信涵养发展自信,以文化活力激发创新活力,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奔涌向前,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江河,为国家发展大局贡献不可替代的“中部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建兰(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网评团队)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