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守好安全防线,莫让悲剧重演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8日19:2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东北大学的6名学生在参观学习浮选工艺时,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生命戛然而止,另有1名老师受伤。这本应是一次增长知识、学以致用的实践之旅,却变成了6个家庭无法承受之痛,令人痛心疾首,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实习实践安全的深刻反思。

伴随调查的深入,我们得以逐渐还原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从课程组织来看,作为必修课且在暑假实施的企业生产实习,存在学生数量众多和对企业生产基本情况不了解的潜在风险。从人员安排上来说,研学人员众多,而讲解及秩序维护人员严重不足,55人的参观团,仅3名讲解人员,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安全引导,致使部分学生偏离参观通道,走向危险区域。安全提示的缺失无疑是雪上加霜,格栅板未注明安全承载人数,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聚集,成为压垮格栅板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起悲剧的发生并非偶然,企业、高校和监管部门都要为其负责。从企业方来说,安全意识十分匮乏。企业安全日志记录着事发前一周工人已反映该区域存在“踩踏异响”,但这一明确的预警信号未能被重视,反映出安全日志的存在形同虚设;此外,未能对接待场合进行额外的安全检查,使得安全隐患在监管的“灯下黑”中悄然滋生。

从高校方来说,安全资质审核和安全预案不够完善。东北大学未把设备老化程度、应急演练记录等关键安全指标纳入考察范围,依旧选择了安全生产信用等级为三级(较差)的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作为实习研学点;此外,也未能做好相关安全预案,参观学生缺乏安全保护措施,产生事故后,也没有切实可靠的处理方式,事故发生四十分钟后才有矿山应急小队抵达现场,难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从监管部门来说,安全督查落实不到位。传统的安全检查侧重于生产环节,却忽视了企业接待参观等人数众多的特殊场景,让“隐患”得以绕过监督;教育部门对高校校外实践的安全规范,仅停留在“倡导”层面,缺乏强制备案、评估机制,没能从更高层面对高校的社会实践做好监管指导工作。三者的疏忽,使得无法在源头上为学生实践筑牢安全防线,也导致风险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累积,最终酿成大祸。

东北大学官网的黑白底色,是六条逝去生命的沉重警示,我们必须从根源上杜绝此类悲剧再次上演。企业应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参观通道设施,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不放过每一处安全警示;明确参观流程和安全责任,加强对学生参观活动的现场管理与引导。学校在组织实践活动前,应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做好相关安全预案,设立安全员机制,提升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能力。监管部门需填补监管漏洞,将企业接待参观等特殊场景纳入监管范畴,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教育部门应强制推行实践活动备案,对三年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整改不力的企业,纳入统一的实习单位“黑名单”制度,禁止高校与其合作,为学生实践安全保驾护航。

每一条生命都重如千钧,我们不愿再看到青春在实践路上折翼。只有企业、高校和监管部门攥紧一股绳守住安全,实践才能真正成为育人的土壤和实现价值的桥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曾凡阳(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群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