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湖北省体育局主办、湖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等部门承办的湖北省“百镇千村”“百街千巷”全民健身系列赛事进行得如火如荼。赛事覆盖范围广,据统计,覆盖湖北省17个市州、20个乡镇、20个街道、千余个社区、数十万名群众。比赛形式多样,从孝感乡间拔河赛的声浪滔天,到荆州社区广场舞的律动飞扬,从篮球足球大众项目,到村跑挑担特色活动,每场比赛都是一场体育盛宴。此举不仅是湖北省践行《全民健身条例》《体重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的生动答卷,也是以“体育+”为纽带,推动体育与健康、教育、乡村振兴等融合的创新实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推进,不仅有政府对体育设施的加大投入,还有基层体育组织的自发性建设,令我国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此外,更多专业媒体、博主对健身知识的科学性普及,更多锻炼器材图文并茂的使用说明、智能化指南,以及专业人员如运动防护师、运动医学专业人士等技术指导,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譬如,在仙桃市干河街道,也通过邀请特聘教师,现场讲解运动损伤预防知识,示范居家锻炼动作,为群众提供了专业、科学的健身指南。同时,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健身门槛的降低,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使得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日益提高,也不断地促进全民健身走向常态化。
体育下沉,让汗水融合乡愁,让同心凝聚力量。近些年,体育舞台逐渐从专业场馆延伸至居民楼下、乡村广场、校园操场,变得愈发贴近群众生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挑扁担竞速赛”“龙船漂移大赛”等融合非遗或农村特色赛事的兴起,抑或是“村跑、村超、村羽、村乒”等“村”字头赛事的涌现,激发出群众返乡竞技的积极性,也为乡土活力注入了新源泉。社区主动为比赛免费提供排练场地,不仅能让居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加团队凝聚力和荣誉感,也能让群众舞蹈水平日益提高,邻里关系日益融洽,谱写出社区幸福篇章。再比如近期火爆全国的“苏超”“浙BA”,重塑体育生态的同时,也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收入大幅增长。体育下沉,令草根属性顺应民众需求,使全民参与带动商业反哺,不断促进体育大众化。
产业嫁接,为振兴植入体育芯片,为发展注入混合能源。借助体育赛场的人气,将35个农产品展位上的本地特色农产品售罄。聚了人气,活了产业的“黄滩模式”将赛事流量变为致富增量。以“环村健康跑”赛道串联起孝德文化墙、八宝水库、国土整治示范田等景观“八岭山模式”,更是借此打造出乡村微旅游精品线路,开辟体旅新赛道。体育产业正以聚合之力,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跑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创新赋能,用科技破壁,用智能越障。充分运用好新媒体矩阵,利用话题聚合流量,利用算法精准推送,办一场赛事,聚十次人气,活百家企业,惠千万民众。充分运用好互联网资源,打破时空壁垒,将云端冠军课堂、智能锻炼处方、数字健身教练覆盖得更远、更广、更久。让体育拥抱数字基因,让汗水与代码融为一体,破除技术壁垒,跨越资源屏障。全民健身如“双百引擎”,既催化民生幸福,又释放发展动能,让微观幸福的涓涓细流,汇入湖北“支点建设”的时代洪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管益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