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增长动能的关键抓手。7月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市调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积极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奋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为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武汉依托“大学之城”的丰厚科教资源与“光芯屏端网”的坚实产业根基,正将创新基因深植于数字经济的血脉之中,驱动其向更高层次跃升。制度创新是激发数字活力的先导。湖北深刻认识到,释放数字经济潜能需突破传统思维与制度藩篱,率先推出省级住建“AI+”行动方案,系统性规划核心场景应用。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应用本身,更在于通过顶层设计,以治理数字化为牵引,倒逼业务流程重构与产业数字化升级,为全国提供了“场景驱动、体系推进”的湖北范式。应用创新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面对技术浪潮,湖北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精准聚焦垂直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产业需求为导向。光谷企业避开通用大模型的同质化竞争,深耕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特色赛道,正是这种“不求全能、但求专精”的差异化策略,带领武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成功跻身全国前列。生态协同是放大创新价值的引擎。数字经济的繁荣非一企一技之功,需要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与整合。湖北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通过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建设开放平台汇聚技术资源,实施专项计划提升数据质量。这种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赋能”的转变,旨在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堵点,让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荆楚大地上双向共促,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数字经济的价值厚度,既体现在前沿技术的突破上,更彰显于对亿万民生的滋养中。湖北始终将“数字惠民”作为发展导向,让数字红利穿透城乡每个角落,实现全地域覆盖、全群体共享。产业协同的民生辐射效应显著。武汉前瞻性布局的“五谷”通过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动能,并最终惠及民生。以光谷与车谷的联动最具代表:光谷光电技术为车谷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核心支撑,催生“设计在光谷、智造在车谷” 模式。这不仅加速汽车产业智能化跃升,更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繁荣,直接转化为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升。数字技术精准“滴灌”乡村振兴。武汉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建设数字化种养基地,推广北斗农机等智能装备。精准灌溉等技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数字化管理与电商平台拓宽销路、提升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有力弥合城乡差距。数字经济打破壁垒,提升服务可及性与质量。“武汉教育云”等平台整合资源,使偏远地区学生共享名师课堂。智慧医疗建设提升诊疗效率与精度;湖北公安机关近期推出高频户政服务“延伸办”与证明材料“免提交”新政,实现“无感办”“一网通办”,显著提升办事便利度。然而,挑战犹存。在瞩目成就的同时,需清醒认识:如何确保数字基础设施在城乡特别是偏远乡村覆盖?如何提升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素养,避免“数字鸿沟”?这关乎数字经济发展成果能否真正转化为最广泛、最深厚的民生福祉,是数字经济走向纵深必须解答的课题。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开放环境下要素的高效流动与全球配置。武汉正以“九省通衢”的深厚积淀为起点,锚定“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的发展目标,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通数字要素流动堵点,持续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动能。作为陆海空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武汉是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依托其常态化运行构建高效数字物流网络。为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流程的便捷性与跨境物流的周转效率,武汉海关积极开展“智慧海关”“智慧口岸”相关建设工作。持续创新“联动接卸”“离港确认”等弹性监管机制,显著强化多式联运适配性,为企业灵活选用运输途径提供便利条件。贸易业态创新激活数字要素价值。举办中国数字创意科技展、中国青年电子竞技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企业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库,孵化培育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高度与技术创新的数字文化精品,深化国际IP授权与联合创作机制,加速数字文化领域“光谷创造”走向全球市场。这种“以内促外、以外强内”的开放路径,既夯实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腹地支撑,又提升了在全球数字产业链中的位势,正成为湖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培育壮大数字产业的征程中,湖北必将在数字经济领域绽放璀璨光芒,成功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的数字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棉(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