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领域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复兴号一小时风驰电掣350公里领跑全球,全国超1/3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超2/3省份实现县县通高速,今年上半年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37.6亿人次……交通强国建设的壮阔画卷,正以磅礴之势徐徐展开。触摸中国交通的强劲脉搏,我们清晰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力。
看脉形,筋骨强健。交通基础设施的“日新月异”,勾勒出国家发展的硬核轮廓。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与深中通道隔海相望,十年间原班人马完成从首节沉管到隧道合龙的跨越;天山深处,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贯通南北天堑;长江之上,2800多公里航道实现5G全覆盖,智能航运破浪前行……从高原到大海,从城市到乡村,交通建设者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攻克地质难题、突破技术壁垒,让“中国桥”“中国隧”“中国路”成为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这些“大国重器”不仅重塑着中国地理版图,更以每年数万亿元的投资规模,拉动着钢铁、水泥、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能。
察脉象,气血充盈。交通网络骨架的“纵横交错”,激活了市场流通的“一池春水”。在东海之滨,义乌小商品从宁波舟山港出发,搭乘“铁海快线+中东快航”,17天即可抵达阿联酋,中国制造通达四海;在广袤大地,“四好农村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快递服务网路条数增加2.33万条,山里的土货“出山进城”、城里的商品“下乡进村”。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约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约2800亿元,占2/3左右。交通物流的“降本增效”,让产业链供应链更稳定、市场循环更畅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观脉势,生生不息。交通技术创新的“破壁攻坚”,孕育着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可能。从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的惊艳亮相,到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的“钢铁驼队”,到民航国际航线通航213个城市的“空中丝路”;从钱凯港等一批新港口投入运营,到邮政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邮路”……中国交通正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以创新动能引领未来。这些突破不仅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更以“硬联通”带动“软联通”,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从“蜀道难”到“全球通”,从“闭门造车”到“链动世界”,中国交通的巨变,是改革开放40多年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活注脚。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坚信,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将加速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铺就更加宽广的“腾飞跑道”。
路通天下,车驰八方。当复兴号的车轮滚滚向前,当万吨巨轮的汽笛响彻云霄,当中欧班列的驼铃穿越亚欧大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流动的中国,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勇毅前行的中国。这,正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时代强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史诗!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贤泽(东西湖区吴家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