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1月1日起,每孩每年发放育儿补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育儿补贴是我国首次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的普惠式现金补贴,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实施育儿补贴制度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民生政策,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育压力,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育儿补贴制度是一项全国性、普惠式经济补贴制度,具有低标准起步、广范围覆盖、可持续发展、动态式调整等特征。从覆盖范围来看,补贴对象为所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群体。据估算,全国每年2000多万婴幼儿可以领取现金补贴。作为生育支持的基本制度安排,育儿补贴兼具生育保障和激励导向作用。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了育儿补贴相关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家庭抚养幼儿的经济负担,受到群众欢迎,取得积极成效。
发放育儿补贴是以增收促减负的改革新举措。目前我国对育儿家庭的经济支持,更多是从减负入手。发放育儿补贴,则是将政策重点放在直接增加育儿家庭可支配收入。这一政策不仅提高了家庭的消费能力,同时也给予了家庭更大的消费自主权,让他们可以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面向所有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发放育儿补贴,直接增加育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提高育儿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一项增进家庭福利和社会福祉、实现多方共赢的政策。
现代社会抚养一个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孕产相关费用,到孩子出生后的奶粉、纸尿裤、教育等各项开支,每一项都让家庭倍感压力。育儿补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为父母养育孩子提供了支持,为孩子成长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育儿补贴体现了国家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态度,体现了对家庭育儿的重视和支持。国家全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大、政策可持续性更强,让更多育儿家庭享受到生育养育的福利。
我国低生育率主要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的生育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生育成本与效用的理性权衡。当生育的净收益过低时,往往会导致生育意愿低迷。实施育儿补贴这一经济激励措施,有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降低抚养压力,将有助于提升家庭生育意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生育意愿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综合实施多种支持政策。仅靠经济补贴难以完全解决育儿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和住房、教育等领域的支持政策。育儿补贴制度在缓解育龄家庭现实困境、稳定生育预期、改善人口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钥匙”,应与产假、托育、教育、住房等政策形成联动,不断优化育儿补贴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避免“单点突破”效果有限。2024年以来,天门市通过发放育儿补贴、强化住房保障、提供托育服务等措施,提高居民生育意愿。2024年天门出生7217人,同比增加1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育儿补贴作为一项激励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但要从根本上提升生育意愿,还需将其纳入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体系,打好政策“组合拳”,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一定能够营造出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最大程度释放生育潜力,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