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细煨善治“功夫菜”,共享城市“幸福味”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15:0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善治如烹鲜,火候见真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擘画蓝图,更对基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的治理工作者,当以数字赋能的科技为“铲”,以深耕一线的基层为“锅”,以热忱汇聚的民心为“火”,将人民城市理念煨炖成可感可及的现实图景,让幸福滋味在城市治理中弥漫升腾。

科技为“铲”提效能,让治理更精准。创新城市治理手段,数字浪潮正为基层注入源头活水。实时感知民生热点、智能分派处置任务、风险预警关口前移,智能平台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空转,将宝贵的人力资源从繁冗事务中释放,精准匹配到更迫切的民生需求上。数字化助力“指尖”治理,但同时需警惕“指尖”离了“脚尖”,“键对键”隔绝了“心连心”。唯有用进现场、察实情、解真困的工作打好基础,将治理的智慧与科技手段交融,才能让技术便利不至成为隔开干群联系的数字围墙,科技之智真正转化为“一网共治”的治理之效。

基层为“锅”承百态,让治理更贴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建设与治理,根基在基层,答案在脚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民纳凉点设置等基层治理涉及的具体问题,都真切发生在居民群众的身边。亲身听民意,脚沾泥土香。从办公室走到实地基层,在梯坎院落的攀谈、街头巷尾的驻足、田间地头的问需之中,将收集到的原生态信息,整合形成启发治理工作的“活教材”,让决策能够接地气,服务真切暖人心。躬身聚民智,治理有“众智”。治理工作不是唱“独角戏”,搭建有利于人民公共空间议事、数字渠道发声的多元协商平台,让人民群众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充分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使群众智慧成为源头活水,服务才能做到群众心坎里。

民心为“火”添动能,让治理有温度。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最终落点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传递城市温度,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践行,也是治理工作的最高境界。人情味体现在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是银龄长者一键呼救的“安心键”,是新就业群体遮风避雨的“暖心巢”,是社区食堂飘香四溢的“幸福灶”。人情味更植根于城市文脉和共同记忆。如同乡村治理珍视乡音民俗,城市治理也需用心发掘联结居民的文化纽带。共同的话题引发人的共鸣,挖掘“老地名”新故事,让治理空间成为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的载体。这时,家园便有了灵魂,“居住地”真正成为了“故乡”。

善治之道,贵在调和。以科技之“铲”提效率、破难题,以基层之“锅”承百态、聚民智,以民心之“火”添动能、暖人心,三者协同如一,才能将千头万绪的基层事务、千家万户的民生诉求,精心烹制成百味调和的治理盛宴,达致城市治理醇厚绵长的“幸福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孙琴(东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