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武汉进入“高温模式”,蝉鸣裹着热浪在枝头打转,行道树的影子缩成一团。高温天气直接影响群众日常生活、户外工作者健康及城市运行安全。面对高温“烤”验,武汉市积极行动,聚焦多个方面推出务实举措,努力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部门单位协同作战,完善城市治理网。高温天气的到来推动每日用电量不断攀升,为了保障城市用电24小时不间断,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通过增加线路巡检频率、强化网格化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充实电力抢修人员物质力量等方式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打好夏季电力保供攻坚战;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发动洒水车、雾炮车在辖区各路段开展清扫喷雾作业来除尘降温,全力为市民营造干净凉爽的城市环境。同时督促辖区内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完善用气安全保障工作,妥善保管气瓶,把好城市用气“安全关”;武汉公交、地铁系统通过强化空调设备维护、科学调度运力等方式,不断优化乘车服务、改善乘车环境,以交通人的敬业担当保障市民出行。各部门立足职能精准发力,用一项项务实举措将便利与舒适送到市民身边,用心用情守好群众的夏日清凉。
细化劳动者保障措施,筑牢高温防护网。炎炎夏日,交警、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不畏高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能否妥善保护高温作业劳动者群体的利益,不仅事关劳动者生命健康安全,更是对城市管理水平和人文温度的直接反映。为了在炎炎夏日将关怀切实送到高温作业群体身边,政府坚持以政策护航保护合法权益,武汉市严格落实上级政府发布的《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在每年6—9月,按照每人每天12元的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群体发放高温津贴;针对环卫工人等高温作业群体,江汉区总工会区域性职工之家爱心驿站开展“夏日送清凉,关爱在身边”活动,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酸梅汤等防暑物资,同时配备空调、饮水机等设施为户外工作者提供歇脚的纳凉点。高温津贴政策的有效落实、物质保障的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了高温劳动者的作业时间、改善了劳动环境、强化了高温下的劳动保障,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在极端天气下城市的关键岗位有序运转、一线工作者健康安全得到守护。
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效能,织密基层保障网。为了让广大群众在高温来袭下能够安然度过炎炎夏日,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公共空间等打造一个个“清凉港湾”,帮助居民从容应对酷暑“烤”验。根据武汉市民热线公众号发布的数据,截至7月18日,武汉市已开放1785个免费纳凉点,居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社区送上的纳凉服务。在积极打造纳凉阵地的同时,社区还积极延伸服务触角,通过走访问需了解居民在纳凉方面的诉求,安排工作人员检查电力设施能否正常运转。社区通过将服务做细做实,不仅有效盘活了基层资源,还将关怀帮扶精准送达有需要的群众身边,保障了居民们在极端高温下的基本生活和健康安全,使社区真正成为守护群众安然度夏的坚实屏障。
无论是对烈日下劳动者的关怀保障,还是倾尽全力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武汉所做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在炎炎夏日为群众送来一片清凉、一份安宁。保障高温下的正常生活秩序,化解酷暑给群众带来的困扰,这既是城市治理的应尽之责,也是对以民为本理念最直接的诠释。唯有将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贯穿城市运转的每个环节,方能切实答好高温“烤”验下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涂德麟(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花楼水塔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