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期,溺水事故时有发生,而大众对防溺水知识与自救技能极度匮乏。泳坛名将杨丽娜以专业身份赋予的权威性,自带科普防溺水“说服力滤镜”,使用清晰的真人示范,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地将复杂的防溺水知识画面化,让普通网友能够“一秒钟能看懂”,快速掌握溺水识别技巧和自救动作要点。其短视频播放破亿,惠及万千网友,极大提升了大众的防溺水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为守护生命筑牢一道坚实防线。
长期以来,公共安全知识普及,常陷于“专家说不透、群众听不懂”的窘境。防溺水涉及流体动力学、人体生理反应等专业知识,传统宣教易流于口号化、泛泛而谈,难以转化为公众的实际应对能力。专业权威是穿透“知识壁垒”的利刃。“世界冠军”杨丽娜以其无可替代的专业身份与权威性,使得她的防溺水讲解自带“说服力滤镜”,让公众对其传授防溺水知识产生亲密感和信任感,更加乐于接受她的“说教”。杨丽娜的成功实践,生动印证了一个关键趋势:在公共安全乃至公共管理的广阔领域中,具备精深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能有效破除公众的认知壁垒,极大提升信息的可信度与接受度,以其独特的“硬核”力量,为公共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传播防溺水知识不仅在于“谁来说”,更在于“怎么说”。传统“大水漫灌”式的安全教育往往事倍功半。杨丽娜凭借运动员的专业素养,用“黄金救援时间”等概念强化公众安全意识,将复杂溺水识别、自救动作等技能转化为直观的动作分解和可视化重构,形成“一秒钟能看懂”的短平快内容,远比抽象文字或图片更具说服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专业视角+通俗表达”的模式有效打破了知识壁垒,让救命技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没有晦涩繁琐的术语,只有精准的真人演示,这种化繁为简的“翻译器”,将专业知识“翻译”成普适语言和行动指南的能力,让防溺水科普跳出了“手册式宣传”的窠臼,真正实现了“有用的知识走出去,必要的意识沉下来”,从“到达”走向“见效”。
泳坛名将杨丽娜以其卓越的专业素养、技能讲解示范能力,在短视频制作、自媒体加持下成功“出圈”,不仅挽救了无数可能溺水的生命,更为专业人才赋能公共安全管理提质增效树立了新标杆。这种效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印证,呼吸科医生朱蕾教授用“大白话”解读呼吸机原理,让公众看懂医疗资源调配的紧迫性;乡村振兴中,陈学森等农业专家蹲在田埂上教种植技巧,把论文写在了农民增收的账本上;南沙区乡村CEO高宝仪为马克村设计“甘蔗+”三产融合项目,打造“桥下公园”,引入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强村共富合伙人”机制联动企业,节假日游客量破万,带动乡村发展。
专业人才的介入,本质上是将“行业壁垒”转化为“服务优势”,让公共管理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各级政府与公共机构应该树立“借智借力”意识,强化“聚智用才”理念,推动专业智慧转化为公共服务效能,为专业人才提供展示专长、服务公众的舞台,创作更多像杨丽娜防溺水视频这样“既专业又接地气”的优质公共产品,共同织就一张更牢固的公共安全网、更高效的民生服务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帅(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武汉市第七十一中学)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