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流动党员要“在线”,组织“信号”必须满格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7日11:20 来源:

3.76亿流动人口编织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网络,数百万流动党员便是其中经纬交织的红色骨架,他们既是投身发展浪潮的建设者,更是党延伸组织触角、凝聚磅礴力量的“神经末梢”。其组织归属感和先锋作用发挥,直接关乎党的组织体系“肌体健康”,深刻影响党在流动群体中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如何确保这部分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让党的组织“信号”始终满格,不仅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必须答好的“基础题”,更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凝聚奋进伟力的“必答题”。近日,洪山区成立湖北省首个退役军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及中心党支部,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有力回答。

流动党员就像春天的蒲公英,风吹到哪儿,就在哪儿扎根。但人在外头跑,组织关系不能“挂空挡”,学习教育更不能“打白条”。这些年各地摸索出的招儿,说到底就一个理,把组织的“线”牵到党员身边,让教育管理跟着人走、贴着心做。

流动党员管理,首先要打破“人随业走、组织难跟”的时空壁垒。传统党建模式里,固定支部、集中学习的方式,难以适应人口流动的现实,容易让部分党员成为“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破解之道,关键在于让组织形态“活”起来。上海黄浦江畔的货运码头,上百号流动党员今天在这个泊位卸货,明天可能就跟着货船跑宁波,党支部索性把组织生活搬到集装箱堆场,叉车当背景板,货物通关案例当教材,党员们蹲在货箱上听得入神。洪山借他山之石,针对街道口商圈流动党员集中的特点,成立服务业集聚区流动党员党组织,依托网约车企业“司机之家”建起退役军人流动党员实体阵地,通过“行业分类建组”模式,变“等党员找组织”为“组织追党员走”,让网约车司机、快递外卖员等流动党员群体找到专属“红色家园”。

服务先行,方能凝聚人心。流动党员远离户籍地,往往面临子女入学、社保衔接等实际困难,这些“急难愁盼”若得不到回应,组织归属感便无从谈起。杭州社区为网约车司机党员解决子女转学难题后,对方主动化身政策宣传员;成都发放的红色服务包里,体检券、办事指南等暖心礼包比空洞说教更能焐热人心。洪山区针对退役军人流动党员,开发“洪流戎耀”小程序,提供就业创业扶持、法律咨询服务,并设置积分兑换、网约车充电等实用功能。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只有把党员当家人,解决他们的家事,才能让他们对组织产生“家”的认同。流动党员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治理”的转变,往往就始于一次及时的帮助、一份贴心的关怀。

流动党员的价值终究要在实践中彰显。这群党员熟悉流入地的社情民意,又带着户籍地的经验智慧,是连接不同群体的天然纽带。广州的建材市场里,三十多个流动党员组成了“红色服务队”,谁家商户闹矛盾,他们上门调解,遇着台风天,他们带头加固大棚,连市场里的消防通道,都是他们义务清理出来的。洪山区紫云府社区,流动党员李国财父子积极参与铲雪除冰、新春集市秩序维护,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流动党员不仅是党建工作的对象,更是基层治理的“富矿”。给他们搭建参与社区服务、行业治理的平台,既能让党员在实践中强化身份认同,也能为基层治理注入多元活力,形成“党员有为、群众受益、组织有力”的良性循环。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怕的不是“流动”,而是“流失”,缺的不是办法,而是用心。像码头党支部那样把课堂设在一线,像社区干部那样把党员记在心上,像服务队那样让党员有事可干,哪怕党员走到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这根“线”牵紧了,流动党员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把先锋模范的样子活出来、干出来。从洪山区的创新实践到全国各地的经验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正在于以穿透时空的组织力,将流动的星火汇聚成燎原之势,为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注入生生不息的红色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玥(洪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