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异宠饲养热潮席卷年轻群体,饲养群体逐年攀升,现已有1700余万人在饲养异宠,社交平台上,分享养宠攻略和“盘玩”秘籍的博主比比皆是,市场规模逼近百亿元人民币。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不可忽视。一只随意放生的异宠可能让本地生态系统遭遇灭顶之灾,一袋随意丢弃的异宠粪便可能埋下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异宠的非本土性与高风险性,从饲养之日起便形成了不易察觉的安全漏洞。不同于猫狗等传统宠物,多数异宠来自特殊的生态系统,其生存能力、繁殖特性与本土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同时极易携带病原体病菌。比如蜥蜴可以通过粪便传播沙门氏菌,水豚可能传播钩端螺旋体,仓鼠可能会携带隐孢子虫和鼠咬热细菌,零距离接触异宠就很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甚至致命。在我国各地肆虐的松线虫病,严重破坏了松树生态系统,起因也是由于外来物种松墨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传入本土环境,导致生态链失衡。随意放生异宠更加剧了这一问题,使得防控措施难以有效实施,进一步威胁到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
异宠市场的无序生长,则加剧了生物安全的系统性风险。由于许多异宠属于野生动植物甚至是国家保护动植物,由此而来的非法交易往往伴随盗采盗猎、走私等违法行为。在网络平台上,商家以“宠物盲盒”为噱头,规避监管销售野生来源的蜥蜴、变色龙、蛇等。而在线下的花鸟市场等地,一些商贩甚至将保护动物的“警示牌”当“广告牌”,随意贩卖野生动物。这些非法交易不仅破坏原产地生态,还可能因运输条件恶劣造成保护动物死亡。
异宠饲养的空间小、成本低和情感上的低需求普遍契合了现在独居年轻人的饲养欲望。但想踏入异宠饲养的“坑”,首先是要在饲养前要做到查来源、查健康、查法规,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物种合法性,拒绝购买野生来源或保护物种。其次,饲养中要严守法律红线,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若无法继续饲养,应联系专业救助机构,处理排泄物时做好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宠物市场、网络平台的巡查,严打非法交易,普及异宠饲养的潜在风险。
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异宠宝宝”的饲主,面对养育异宠的依赖,需要扛起的是生命的重量与生态的责任。从选择一只人工繁育的合法个体开始,从学习基础饲养知识起步,从拒绝随意放生做起,每个饲养者都能成为生态安全的守护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龚刚(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王店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