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生的养老金到账了”“60名工人的工时难题解决了”“小张2小时拿回被扣工资”……这几天,宁夏人社系统的几个民生小故事在网上传开,没有惊天动地的宏大叙事,却像一股暖流涌入人心。从退休老人的资格认证到工地工人的作息安排,从快递小哥的工资纠纷到千家万户的社保参保,宁夏人社部门用“精准服务”的绣花功夫,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以担当实干解民忧,让民生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更暖到“心上”。
民生问题千差万别,服务群众不能“一刀切”。宁夏人社部门的可贵之处,正在于精准捕捉群众的“痛点”“堵点”。居住在上海的沈先生因照片不符无法完成退休认证,这本是跨省办理的“小麻烦”,却可能影响养老金按时发放;固原水务集团的工人常年野外作业,固定工时制成了“紧箍咒”,直接关系到施工效率和收入;快递员小张被克扣工资,看似是个体纠纷,实则折射出新业态劳动者的维权困境。面对这些“个性化”难题,宁夏人社没有简单地用“规定”推托,而是用“变通”解决问题,启动“特殊事项审批”为沈先生远程办理,到工地现场调研后批复不定时工时制,建立“一站式”调解中心快速化解纠纷。这种“点对点”的服务,就像医生对症下药,既解决了具体问题,更让群众感受到政策的温度。
精准服务不能靠“一时兴起”,更需要机制保障。宁夏人社的实践证明,只有把“为民办实事”的初心转化为常态化、制度化的举措,才能让服务的“精准度”持续提升。连续27个月政务服务满意度100%,这个数字背后,是对每一次咨询、每一项办理的精益求精;26家新业态调解站点实现“最多跑一地”,意味着劳动者维权不再“跑断腿、磨破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提前达标,体现的是社保政策覆盖的“无死角”。这些机制创新,本质上是治理理念的升级: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服务”,从“关注指标”到“聚焦感受”。当固原人社的工作人员走进工地与工人面对面交流时,当西夏区的调解员当场联系企业老板解决纠纷时,他们不仅在执行政策,更在重塑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协同。正如群众所说:“以前觉得政府部门离得远,现在才发现,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检验服务成效的,终究是群众的获得感。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任务的6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额完成至 103.9%,快递员小张从调解中心拿回被扣的900元,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家庭的“饭碗”有了着落,是群众对生活的踏实感、对未来的安全感,却像空气和水一样,构成了群众对生活的基本期待。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提前达标,意味着更多人有了抵御风险的“防护网”。当沈先生收到养老金到账短信时,当工人们能安心赶工期时,当小张拿回辛苦钱时,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对“精准服务”最好的点赞。当政策红利化作餐桌上的热菜、孩子书包里的新书、老人抽屉里的常备药,这份民生答卷便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它写在群众舒展的眉头里,刻在烟火人间的安稳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宁夏人社用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次及时回应、每一次务实解决问题这样“精准服务”而架起的“民心桥”,不仅连通了政府与群众,更连通了政策与民生、初心与民心,以实干解民忧,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书写着从“急难愁盼”到“满意微笑”的民生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帅(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