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谈起乡村,脑海中浮现的不再只是广袤的田野和曲折的乡村小路,丰富的文化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之一。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到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不仅是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的关键抓手,也是激发乡村的内在发展潜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的步伐也从未停歇,但部分乡村地区仍面临着文化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落差问题。资源匮乏、活动单一,让文化难以真正深入人心;部分文化输入缺乏长效机制,如同昙花一现难以持续发挥作用。破解这些难题,核心在于探索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确保优质文化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向乡村,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以需求为导向,让文化在基层扎根。文化在乡村的繁荣发展始于深入体察乡村百姓的真实文化需求。文化的传播绝非“从上到下”“你讲我听”的单向输出,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能更好地激发文化的生命力,因地制宜地提供群众真正喜欢的文化服务。通过调研走访、湾子屋场会等多种形式广纳民意,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兴趣点。既要关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传统内容,如对于喜欢话剧的老人,可以用三句半等创作节目;也要创新青年人感兴趣的文化形式,如创编rap、才艺秀等活动让文化洋溢年轻活力。以多元化为导向,关注不同年龄段的文化需求,能够让文化供给真正“对胃口”“有温度”。
以保障为基底,让文化绽放光彩。文化繁荣离不开坚实的保障措施。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建好文化活动中心、配备移动舞台等,让老百姓有场可演。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科技推动文化下村,依托数字科技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和产品,如利用智能投影设备在乡村广场播放电影、通过线上平台打通文化的地域限制。科技赋能,让文化呈现方式更加丰富生动。同时,还需健全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开展,让群众在参与中真切触摸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让群众当主角,让文化活力四射。文化与发展的深度融合要靠群众主体作用的彰显,让群众不再是台下的“观望者”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参与者”。各地应广泛挖掘本土文艺工作者及团队,支持群众自发组建文化团体,让这些乡村文艺人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推动者。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时,更要鼓励群众自发自编自导自演。比如当阳市草埠湖镇举办“百家宴”活动,让人们在欣赏自家文艺团体精彩表演的同时,又能共享邻里之间的其乐融融。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主角,乡村文化活力便能被充分激发,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是滋润乡村振兴的土壤,也是丰富群众生活的甘泉。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使文化真正“种”进人们心田,在田野间落地生花,让乡村成为人们心中的“乌托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任宇洁(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草埠湖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