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打击伪科普,让医疗科普更靠谱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15:5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要求各大网络平台完善资质认证体系,从严把关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严禁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医疗科普是连接专业医学与公众健康的重要桥梁。当前,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愈发重视推动了医疗科普类短视频、文章广泛传播。不少专业医生借助网络平台“接地气”地科普医学知识、临床案例,还通过“网络问诊”跨越地域限制远程解答疑问,有效弥补偏远山区、弱势群体医疗资源获取的不足,推动实现“精准医疗”城乡全覆盖,不仅给公众获取健康知识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助力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还能揭开医疗知识的“神秘面纱”,增进医患间的互信与理解。

然而,假科普泛滥与医疗科普的使命背道而驰。为博取“流量”获利,假医疗科普信息层出不穷,不少“自媒体”账号披上“白大褂”,利用公众对医护人员专业身份的信任,恶意编造、拼接、散布虚假科普信息,利用AI发布大量涉医领域同质化科普、编造健康故事售卖保健品、鼓动拒绝就医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假科普鱼目混珠,名为科普实为“引流”敛财,不仅挤压真实科普的网络生存空间,还可能引发焦虑恐慌,扰乱正常网络信息秩序,破坏“清朗”网络空间,甚至导致公众误信误判,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危害身体健康。

协同共治才能让医疗科普回归“纯净”。规范互联网医疗科普不仅是守护公众健康权益的必要举措,更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一方面,须贯通“源头追溯+末端管控”治理链条。网络平台肩负监管责任,必须筑牢涉医科普信息发布的首道“防线”,通过健全资质审核机制、强化内容溯源管理、清晰标注来源等方式便利公众识别,对违规账号及时运用技术手段阻断虚假信息扩散。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科普行为管理,提升科普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专业水平。监管部门要持续强化执法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另一方面,要搭建“公众监督+科学甄别”参与机制。引导公众提高辨别能力,优先从权威官方渠道获取医疗知识,发现明显虚假信息时及时向平台及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打击伪科普,让医疗科普更加“靠谱”,是保障公众健康权益、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筑牢医疗科普的真实防线,才能让健康知识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指南针”,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让健康中国更加触手可及。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罗嫱(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