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抢到票了吗?”似乎已成为近期最热门的问候方式。这个夏天,以音乐节、演唱会为代表的演艺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不远千里、奔赴山海。动人的旋律、美妙的音符,不仅叩开了观众的心扉,更“唤醒”了暑期文旅市场。当前,演艺经济正步入高速增长期,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能,如何多措并举放大演艺经济效应,助力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消费动力成为了新的课题。
政策护航扫清演出障碍。演出的顺利举行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简化演出审批流程,畅通巡演备案系统,提升演出项目落地效率,增强城市对优质演艺资源的吸引力。以真金白银的财政激励、税收优惠等方式,重点扶持有实力、有特色的演艺企业创新发展,激励创作更多好剧目,把更多精彩演出引进来、留下来。为促进夏季文旅消费,湖北省推出“艺术盛宴、国潮趣玩”演艺游,暑期将举办2601场营业性演出,周杰伦、王力宏等明星演唱会及黄梅戏、话剧等100多场文艺演出轮番上演,15部VR/XR沉浸剧将为游客带来时空穿越体验。
文化赋能打造特色IP。光有演出还不够,同质化的演出过多,也难以吸引观众,不同城市的演出要有效结合本地文化,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演唱会+旅游”产品,完善多元消费链条,打造成城市金名片。在剧院剧场、体育场馆等区域,精心打造集剧本创作、投资孵化、演出交流、文娱消费于一体的演艺空间集聚区,加快研发关键沉浸式技术与智能演艺装备,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演艺的有机结合。主剧《宜昌1938》以宜昌大撤退为题材,在宜昌西坝不夜城巡回上演,一幕幕剧情让观众完全置身在80多年前宜昌大撤退的江滩,感受宜昌人的精神史诗。同时,园区打造了峡江码头、坝上人家、时代芳华、来电街区4个特色街区,分别对应从民国初年到现在的不同时代背景,并以此作为小型演出的演出场景,实现了“一区一时代”“演景合一”的全域置景。
服务升级构建全链条保障。演艺经济的背后,是对城市营商环境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考验,是一座城市与人文的双向奔赴,是一场消费热潮与城市温度的水乳交融。只有系统提升交通接驳、住宿接待、餐饮服务等配套保障能力,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优化观众观演出行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为顺利举办刀郎演唱会,宜昌用真诚回应“刀迷”热情,市文旅局精心策划“三天两夜山歌寻根之旅”,串联8个景点,发放600万餐饮券和6万份手绘地图、宵夜地图。宜昌公交集团联合交运集团开通4条免费“刀迷专线”,奥体附近5000多个免费车位开放。演唱会交通安保活动涉及警力近800人,市公安局出动警力1250余人次,排查安全隐患。夜幕下的至喜大桥,灯光秀循环闪烁“2025年的演唱会,比2002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更早一些”,引发歌迷回忆过去。
给城市注入即时流量,演唱会正重塑城市品牌形象,但对于目的地来说,演唱会不能只是一次性体验,还应借助演唱会机遇,把流量变成留量,找到适合自身的演艺经济发展模式。让人们“因一场演唱会爱上一座城”,让文化体验与商业场景交融,与消费需求碰撞,为城市增添活力,创造更多发展可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厚丞(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半月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