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人才之光照亮基层治理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3日09:5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名优秀专家人才赴北戴河休假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份名单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科技人才画卷,从量子领域的领军人物到农业科技的耕耘者,涵盖了基础科学、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全链条。它不仅是对人才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折射出国家推动科技创新与基层发展深度融合的战略考量,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基层治理与发展的新路径。

北戴河休假的“特殊礼遇”,绝非简单的疗养休憩,而是国家构建创新生态的重要布局。当人工智能专家与医学泰斗在海滩漫步间碰撞思想,当社科名家与前沿科学家在庭院林荫下交流心得,这种跨界融合正在催生突破学科壁垒的创新灵感。正如“海牛”号团队领军人物万步炎教授,这位受邀参加北戴河休假的深海钻探专家,其团队研发的海底钻机技术不仅攻克了国家重大工程难题,更通过传帮带机制培养了一批扎根基层的技术骨干。这种“实验室-技术-产业”的全链条人才布局,恰似国家在科技竞争深水区投下的一枚关键棋子,为应对挑战、赢得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布局,转向微观的基层发展实践,专家人才的到来为基层带来了“源头活水”,成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凤凰县,国家、省、州、县四级的科技特派员以及产业技术专家共计106人组成的12支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蜜蜂,帮助解决荞麦新品种研发、猕猴桃果脯加工等技术难题,直接带动农业科技含量提升,让田野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贺兰县红星村,农技专家指导下的冷凉蔬菜种植项目,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2万元跃升至104万元,实现了从薄弱村到百万元村的跨越。这些生动实践表明,专家人才的智力支持,正是破解基层发展瓶颈的关键密钥,为基层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党中央、国务院对优秀专家人才的尊崇与关怀,如同春风化雨,为基层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人才工作与基层发展深度融合,需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周期管理体系。精准引才,架起供需对接的“立交桥”。立足基层发展需求,动态梳理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形成清晰的需求导向。主动对接上级人才资源平台,加强与各类专业机构的联动,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模式,灵活采用柔性合作、项目对接等方式,推动人才资源向基层流动,确保人才供给与基层需求精准匹配。系统育才,激活本土人才的“内生动能”。系统育才要激发本土人才活力。

健全本土人才培育体系,挖掘乡村能工巧匠、产业带头人等本土力量,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助力成长。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鼓励本土人才在基层一线经风雨、长才干,完善传帮带机制,推动经验传承与能力提升,培育一支扎根基层的本土人才队伍。科学用才,搭建成果转化的“直通车”。科学用才应搭建干事创业舞台。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围绕基层重点工作和发展任务,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健全协作联动机制,推动专家人才、基层干部与群众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人才智力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强化成果转化导向,让人才智慧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暖心留才,筑牢人才服务的“保障网”。

暖心留才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为人才提供精准化、常态化服务,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荣誉表彰、价值认可等方式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与获得感,让人才安心在基层建功立业。

百舸争流,千帆竞速,海纳百川,近悦远来。基层政府要构建起“人才引领发展、发展成就人才”的良性循环,让更多“千里马”在基层治理的广阔天地竞相奔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共同书写基层发展的壮丽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芃(“小纸青”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