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职到北大要几步?”不久前,女孩资勤用八年光阴写下答案,从深圳中职的实训台到华南农业大学的课堂,再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的故事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像一束光,鼓励年轻朋友奋勇向前。在她的奋斗轨迹里,藏着这个时代最滚烫的真理,起点并非宿命的枷锁,知识才是渡向远方的舟楫,而奋斗,是握在自己手中的唯一船桨。
起点虽低,志向可破命运樊笼。湖北巴东的深山里,“瓷娃娃”田艳青19年人生历经7次骨折,却用631分叩开武大校门,她也曾屡次碰壁,但草稿纸上的“再试一次”,最终铺就了通向珞珈山的路。云南大山深处的张镜,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那天,她刚割完牛草回家,身背牛草的画面让无数人红了眼眶。原来,泥泞里真能长出翅膀。他们的故事并非个例,而是时代浪潮下无数寒门学子的缩影。在社会共议“寒门难出贵子”的今天,她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教育,仍是普通人最可靠的上升阶梯。
教育如灯,照亮寒门登云之阶。知识改变命运,而传递知识的人,是这条路上最坚定的点灯者。而照亮田艳青生命的那束光,叫袁辉。这位南大毕业生风雪无阻送教上门,雪天徒步两小时到田艳青家,鞋袜浸透泥浆,他先擦干净学生的书桌,再讲李白的“长风破浪”,教她用镜头拍野花时说:“身体困在轮椅,眼睛可以装下整个春天。”在湖北五峰,也有这样一位“点灯者”,湖北五峰采花中学的英语教师向宏佳,20余年扎根海拔千米的山乡,曾数次把学生拉回教室:“书念完,路才宽。”数百个孩子被他托出大山,有人成了工程师,有人带着技术回乡种茶,他的讲台,本就是座连通山内外的桥。教育的力量,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点亮希望。正是这些坚守者散发的微光,让更多寒门学子相信:远方并非遥不可及。
以勤为刃,在平凡里雕出不凡。资勤的考研路便是如此:干眼症让视线常模糊,她就把药水揣在兜里,每滴一次就多背一个单词;焦虑到失眠时,她就在台灯下写“再坚持30天”,直到未名湖的风拂过肩头。正如客运司机“邓兰舟”,他用自己的16年书写“奋斗日记”,10万件货物,3万乡亲的期盼,让他的车轮碾出了条“温暖山路”,原来最朴素的坚持,真能改写一方水土的模样。
知识从不是奢侈品,奋斗从不是单选题。教育公平的微光正一点点聚成火炬,让“瓷娃娃“敢想远方,让割牛草的姑娘能握笔,让中职生敢梦北大。就像袁辉说的:“先看见世界,世界才会看见你。”愿每个起点平凡的人,都能在汗水里浇灌出自己的春天,让梦想,终抵彼岸。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田世佳(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