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若干规定》以“文件不超过5000字”“会议讲话不超过1小时”等数字红线划出清晰边界。这份承载基层期盼的“最严减负令”,标志着基层减负从运动式治理迈向制度化治理的新阶段。当“硬约束”取代“软要求”,当“量化标准”破除“模糊空间”,基层干部肩头的形式主义枷锁正被精准撬开,治理现代化的深层命题由此展开新篇。
刀刃向内需精准落点,数字红线量出治理精度。基层之苦,往往苦在虚功空转。万言文件穿靴戴帽却无实质举措,马拉松式会议层层套开却无决策干货,干部精力消耗在纸面留痕与会议周转之间,政策温度却在层层传递中消散殆尽。此次《若干规定》直击病灶,文件直奔主题舍弃空泛阐述,讲话严控时长力戒长篇大论,表面看是数字限定,实质是治理逻辑的重构。当“说不完的套话”被迫浓缩为“用得着的干货”,当“写不完的材料”必须蜕变为“能落地的措施”,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便被釜底抽薪。基层干部不再为拼凑字数、填充时长而绞尽脑汁,方能真正把心思扑在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上。
督查考核贵在提质增效,总量管控催生实干导向。“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调侃,道尽基层迎检之殇。同一块农田被不同部门反复拍照留痕,一项工作因多头考核重复填表,甚至将是否“半夜回复工作群”异化为勤勉指标。督查本为促进落实,却在过度泛滥中沦为基层不可承受之重。《若干规定》剑指此弊,以“部门年度督查不超过1项”等刚性约束为考核“瘦身”,严令禁止拍照打卡、积分排名等虚功表演。这不仅是数量的减法,更是理念的升级。当考核指挥棒从“重痕迹”转向“重实绩”,从“材料厚度”转向“群众满意度”,当基层干部从“专业迎检员”回归“一线服务员”,考核才能真正发挥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正向价值。
技术赋能重在回归本质,数字治理当卸“指上枷锁”。当政务APP异化为“打卡留痕”的数字化枷锁,当工作群消息演变为“24小时待命”的电子脚镣,技术赋能便走向了反面。某社区干部手机里十几个群组滴滴作响,“立即回复”“今晚交数据”的指令如紧箍咒般挤压着为民服务的时间;某些地方将在线时长、转发点赞量列为考核指标,更使“指尖便利”沦为“指尖负担”。《若干规定》对此亮出红牌:清理冗余应用程序、禁用强制打卡签到、叫停在线时长排名,正是为了剥离附着于技术的形式主义外壳。科技是手段而非目的,数字治理的真谛在于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苏州“一表通”平台复用95%高频数据,精简60%区级报表;靖西市通过解散冗余群组释放干部精力,无不印证,唯有让技术回归工具属性,干部方能从“屏幕奴隶”回归“田间公仆”。
减负非一时之役,实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持久之功。当摘掉百余块冗余牌匾的社区干部轻装上阵,当告别线上巡河打卡的河长从容调度,我们看到,减负的终极价值在于解放人力、激活创造力、重塑治理生态。《若干规定》以制度之力推动“权责清单”明晰边界、“资源下沉”夯实基础,其深远意义远超减负本身,它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作为”,从“责任倒挂”迈向“权责对等”。当干部从“万能章”回归“专业岗”,当考核从“痕迹量”转向“实效质”,基层这个“神经末梢”才能真正灵敏高效,将政策温度传递至千家万户。
制度为基,落实为要。唯有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手术刀精度”一层一层解症结,方能将减负“硬杠杠”转化为治理“新动能”,让基层干部在轻装前行中释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涂杨(“青苹果乐园”团队、“小纸青”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